黃萬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所研究員]

黃萬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所研究員]
黃萬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所研究員]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萬波,男,82歲,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所研究員,重慶龍骨坡巫山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黃萬波教授是中國著名古人類“巫山人”、“藍田人”、“和縣人”的發現者,在古人類研究領域造詣卓著,成績斐然。黃萬波教授先後發表學術論著百餘篇(部),撰寫的科普讀物數十篇(部)。曾榮獲中國科學院首屆竺可楨科學獎,自然科學一、三等獎,裴文中科學獎等。 他是東亞最古老的人類——“巫山人”的發現者。2007年11月12日,由中國科學院和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中科院古脊椎和古人類研究所聯合主辦“巫山龍骨坡—遠祖之謎”文化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標誌著“巫山人”正式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認可。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黃萬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所研究員] 黃萬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所研究員]

自1984年以來,他矢志不渝、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克難攻堅,在巫山龍骨坡為尋找人類起源與演化的實證奮鬥不止,先後發現一段“巫山人”下頜骨、一枚門齒、數百件石器和百餘件哺乳動物

化石,以及23個文化層,形成《巫山猿人遺址》、《200萬年前的山寨》、《巫山迷宮洞試掘報告》、《遠祖之謎》等科考學術成果,其中《亞洲的早期人類化石及其石器製品》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他的科考學術成果使龍骨坡巫山人及其文化作為中國最早的文化地點得到中外考古學家的公認,論證的“東亞人起源於長江三峽”學說,改寫了科學界對“人類演化史”的定論,支持了“人類多地起源”的學說,為我市打造龍骨坡文化名片奠定了基礎。

他先後獲得中國科學院首屆竺可楨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裴文中科學獎等表彰獎勵。

2007振興重慶爭光貢獻特別獎”的獲得者,“巫山人”、“藍田人”、“和縣人”的發現者,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重慶龍骨坡巫山古人類研究所所長。發表學術論著百餘篇(部),撰寫的科普讀物數十篇(部)。曾榮獲中國科學院首屆竺可楨科學獎,自然科學一、三等獎,裴文中科學獎等。享受政府特殊貢獻津貼。

個人經歷

小村莊中“驚世大發現”

1984年,黃萬波在重慶市巫山縣龍骨坡發現一段左側下牙床和一個內側門齒,經過測定,牙齒化石時間為204萬年,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化石。這個訊息立即成為當時最激動人心的發現,因此這枚化石遠遠早於距今約100萬~50萬年的陝西藍田人和距今約70萬~20萬年的北京人,足足將中國的史前文化向前推進了100萬年。

拋出“東亞型”人新理論

實際上,黃萬波在古人類考古領域的貢獻不僅如此,從1984年開始,他便在長江流域陸續發現了多達五處的人類化石遺址,其時代涵蓋了200萬年至5000年前。

“從所留下的大量的原始遺存證明,古人在重慶地區的活動十分頻繁。”黃萬波由此推斷,生活在長江流域的“巫山人”、“奉節人”、“建始人”、“南京人”以至“巴人”等多種直立人和智人都是“東亞型”人。

憂心後繼無人堅持發掘

“我只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做點事出來”,年數已高的黃萬波一邊發表後繼無人的擔心,一邊展望新的項目,“下一步我研究的重點就是龍骨坡和奉節興隆洞,它們都是具有典型意義的文化遺址。如果一旦在這兩個地方再次發現人骨化石,就極有可能因此而推翻人類非洲起源的一元論學說,甚至得出遠道而來的巴人並非今天重慶人祖先的結論。”黃萬波表示,隨著考古發掘的深入,將有更多證據證明長江大三峽就是200萬年來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成立於1989年1月21日;是由從事和熱愛科學探險事業的科技工作者、科學探險愛好者及關心、支持科學探險事業的有關人士自願組成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姚檀棟
夏訓誠
王會軍
劉少創
趙亞輝
龍翼飛
李致新
袁揚
毛一雷
劉嘉麒
張百平
張波[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高守亭
張文敬
李世傑[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王方辰
楊逸疇
嚴江征
何平平[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余志川
劉麗[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郭寶新[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王維[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張江援
張進江
王渝生[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張樹義[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張繼民[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鄒捍
陳杰[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陳挺恩
陸詠鴻
武素功
金雷[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恰加
馮雪華
旦增倫洙
郭柯
李玉拄
溫景春
群增
戴明華
於憲光
馬健龍
王富葆
劉洪海[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呂茅利
詹明蘇
任雨劍
劉小漢
劉長秀[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劉玉凱[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武立磊
劉時銀
劉燕[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孫廣友
高登義[探險家]
杜玉奇
胡東生[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徐國慶[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李大元[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高月娟
李傑[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李滌徽
郭建崴
楊永平[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候福強
凌風[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楊建
吳玉虎
陶麗娜
沈顯傑
董仁威[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蔣齊康
陳麗莉
陸龍驊
武振華
武淑環[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程占群
魏光飈
周衛軍
陳榮華[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王呂剛
王新民[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王存牛
項飛
項明[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趙永濤
姚健[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宮淑鳳
葉建青
關志華[中國科學探險協好會員]
劉文江[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徐進[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黃萬波
趙延平
劉耕年
孫波[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李明[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儲國強
李昌發
顏其德
李映洙
李院生
李斌[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許期京
何建邦
邱衍慶
陳偉海
陳拓
耿宗成
張璞[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周長進
周愛明
舒磊
霍翠萍
林日凡
田長彥
孟超[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李孝澤
屈建軍
余雷[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鄧軍文
黃明芬
徐立[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李燕春
鄭貴龍
齊德利
顧耀棟
俞國強
劉剛[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廖震宇
楊勇傑[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黃秀軍
楊鏡明
杜澤泉
谷全喜
吳冠昌
宋建軍[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劉亞升
劉默[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李梓敬
游威
杜學文
黃天幫
荊文發
胡喜鵬
諶良仲
舒津德
宋小超
方麗達
許勇[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柏春
趙紅[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