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萬品

黃萬品

黃萬品,男,漢族,1941年生,四川省邛崍市平樂鎮人,1963年7月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作曲家,四川音樂學院原院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四川省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012年,被授予“巴蜀文藝獎終身成就獎”。

基本信息

主要成就

黃萬品從教40餘年來(截至2013年5月),創作和出版了鋼琴協奏曲《琵琶行敘事詩》、合唱與管弦樂隊《紅日照遍太行山》(合作)、管弦樂組曲《四川民歌五首》、混聲合唱曲《羌族鍋莊舞曲》等近百部作品,發表了《交響音樂與民間音樂相結合的可喜嘗試》《歌曲創作》等20多篇論文、專著,培養了一批活躍在當今樂壇上的知名度較高的作曲家、教授。

人物自述

黃萬品 黃萬品

我到邛崍敬亭中學上國中時,遇到了剛從四川大學英語系畢業的葉俊陵老師,他用一台舊鋼琴教我彈琴。那是我第一次正式接觸樂器,一下子就被琴鍵間蹦出來的音符迷住了,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那時候,我是我們班的音樂課代表,葉老師就把學校音樂教室的鑰匙交給我,只要一有時間我就進去看學校訂的音樂雜誌,自己照著雜誌上講的技法鑽研作曲。沒想到,在我初三的時候真的寫出了處女作《我是小小科學家》,歌曲雖然篇幅不長,卻得到了音樂老師的大力讚揚,還作為學校合唱團的曲目在全縣比賽中演唱。

當時我在四川省音樂家協會主辦的《園林好》雜誌上看到西南音專的招生信息。老師和同學都覺得我很有音樂天賦,便攛掇我去報考。後來一了解政策,才發現西南音專只在大城市招生。最後還是葉俊陵老師給我出了個主意,讓我寫封自薦信給《四川日報》。在信中,我向報社表達了一個愛好音樂的少年的求學願望,並希望報社能幫我將此事反映給相關部門。《四川日報》真的將這封信轉給了四川省教育廳,省教育廳又將信轉到了西南音專校長常蘇民手中。後經四川省教育廳特批,我終於獲取了考試資格。

考試前幾天,我帶著2塊錢盤纏,穿著草鞋,一路從平樂走到邛崍,又從邛崍步行至新津才搭上去往成都的汽車。到了學校,我從身上摸出常校長給我的回信及邛崍縣文教科的證明,學校立即給我安排了考試時間,並且還讓我免費住進了學生宿舍。考慮幾天之後,我決定報考作曲專業,沒想到考試成績出來後我排在第3名,考入音專附高中,成為西南音專建立後第一個從專縣地區招考的學生。

我的老師多數都是去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學習過的老師,水平都很高,比起原來我在邛崍的時候學習環境好多了,我也因此有了如魚得水的感覺。我每天學習到全校熄燈,簡直到了“痴”的地步。那時候,四川省人民廣播電台有一檔節目叫“每周一歌”,由於我在學校表現突出,便被老師推薦到電台的節目中教大家唱歌。當時教的很多歌曲都是我們作曲系學生自己寫的,比如我有一次去富順縣採風創作的、反映農村新生活的歌曲《幸福花》,慶祝國慶的歌曲《歌唱國慶十周年》等。1959年,全國掀起向紡織女工向秀麗學習的熱潮,我也因此寫下合唱《向秀麗之歌》,還以此作為我高中畢業的匯報作品,得到學校老師們的高度評價。

我1959年上大學之後,西南音專就正式更名為四川音樂學院了,所以對學生的要求也隨之提高,當時學校規定,本科生畢業時一定要創作出有交響樂性質的作品。我在學習中也發現,其實西洋音樂中有很多也是走當地民族道路的,比如著名的東歐樂派、北歐樂派、俄羅斯樂派、法國樂派……所以我就想,作品一定要走民族化道路,但是也要具備國際化風範,像當時最受歡迎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也都是走的這條路。受到這些作品啟發後,我想到了用鋼琴來模仿琵琶、古箏等民族樂器的聲音,後來又結合我最喜歡的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有了寫《琵琶行敘事詩》的想法。這個作品從構思到完成一共用了8個月時間,其間我既閱讀了大量白居易時代的音樂文字資料,又聽了很多世界著名的音樂音像資料,最後在老師的指導下才完成。而這個曲目也成為川音作曲系歷史上第一首由學生完成的鋼琴協奏曲。畢業演奏會的時候,學校還專門幫我邀請到全國知名的鋼琴教授鄭大昕主奏第一架鋼琴,而我則配合他協奏第二架鋼琴。

畢業後,我依然認為,一個有出息的藝術家一定要寫出民眾喜聞樂見的作品,因此我還是堅持以西洋作曲的技法為“本”,中國民間的音樂和故事為“用”,寫出了後在世界和全國獲獎的《四川民歌五首》《羌族鍋莊舞曲》《南坪山歌》《川西風情鋼琴曲四首》等作品。直到現在,我還是把民眾視為我作品的第一評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