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荊腫突天牛

黃荊腫突天牛

黃荊腫突天牛,成蟲體呈長圓筒形,背部略扁;觸角著生在額的突起(稱觸角基瘤)上,具有使觸角自由轉動和向後覆蓋於蟲體背上的功能。

基本信息

黃荊腫突天牛

物種簡介

 黃荊重突天牛Astathesepiscopalis

分類地位昆蟲綱Insecta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

地理分布

東洋界,中國、朝鮮

分布於中國地區:貴州、陝西、山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四川、廣東、廣西、台灣、麻陽河。

形態特徵

爪通常呈單齒式,少數呈附齒式。除鋸天牛類外,中胸背板常具發音器。幼蟲體粗肥,呈長圓形,略扁,少數體細長。頭橫闊或長橢圓形,常縮入前胸背板很深。
如圖:
黃荊腫突天牛黃荊腫突天牛
體長11-17mm,體寬4.5-7mm。橢圓形,棕紅至橙黃,著生淡黃色絨毛。頭,胸棕紅或棕褐,鞘翅紫羅藍色具金屬光澤,著生黑色絨毛;觸角,脛節及跗節黑色,觸角第4,5節基部黃褐,有時第6~8節基部少許黃褐。雄蟲複眼下葉兩倍長於頰,雌蟲與頰約等長或略長於頰;複眼之間額微凹,具深溝,頭密布粗,細刻點;雄蟲觸角長度與體約等長,雌蟲略短於蟲體。柄節密布細刻點,第3節長於柄節或第4節。前胸背板具中等粗刻點。鞘翅刻點細密,每翅近中縫隱約可見兩條平行細縱脊線。雌蟲腹末節中央有1條細縱溝,近後緣中央有1圓形淺凹。

生活習性

天牛生活史因種類而異,有的1年完成1代或2代,有的2~3年甚至4~5年才能完成1代。在同一地區,食料的多寡以及被害植物的老幼和乾濕程度都影響幼蟲的生長發育和發生的代數。一般以幼蟲或成蟲在樹幹內越冬。成蟲羽化後,有的需進行補充營養,取食花粉、嫩枝、嫩葉、樹皮、樹汁或果實、菌類等,有的不需補充營養。成蟲壽命一般10餘天至1~2個月;但在蛹室內越冬的成蟲可達7~8個月,雄蟲壽命比雌蟲短。成蟲活動時間與複眼小眼面粗、細有關,一般小眼面粗的,多在晚上活動,有趨光性;小眼面細的,多在白天活動。成蟲產卵方式與口器形式有關,一般前口式的成蟲產卵時將卵直接產入粗糙樹皮或裂縫中;下口式的成蟲先在樹幹上咬成刻槽,然後將卵產在刻槽內。天牛主要以幼蟲蛀食,生活時間最長,對樹幹危害最嚴重。當卵孵化出幼蟲後,初齡幼蟲即蛀入樹幹,最初在樹皮下取食,待齡期增大後,即鑽入木質部為害,有的種類僅停留在樹皮下生活,不蛀入木質部。幼蟲在樹幹內活動,蛀食隧道的形狀和長短隨種類而異。幼蟲在樹幹或枝條上蛀食,在一定距離內向樹皮上開口作為通氣孔,向外推出排泄物和木屑。幼蟲老熟後即築成較寬的蛹室,兩端以纖維和木屑堵塞,而在其中化蛹。蛹期約10~20多天。天牛的幼蟲蛀食樹幹和樹枝,影響樹木的生長發育,使樹勢衰弱,導致病菌侵入,也易被風折斷。受害嚴重時,整株死亡,木材被蛀,失去工藝價值。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