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微甘,性平。
功效
益氣補血。
主治
用於形體虛弱,頭暈目眩,外傷出血。
相關配伍
1、治虛弱:毛葉草根30g。燉肉吃。
2、治頭暈:毛葉草15g。煨水服。
3、治刀傷:毛葉草嚼絨,加砂糖外敷。(1-3方出自《貴州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粘毛假尖蕊,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70-100cm。全株密被腺毛,分泌大量粘液。單葉對生;無柄;葉片長卵形,長4-9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邊緣有疏淺齒。總狀花序著生於莖枝上部,花對生;苞片葉狀;花紫色;萼5裂;花管狀,先端5裂;雄蕊4,二強,花絲基部有薄膜質相連,花筒內面有2行短毛。蒴果有角。
生長環境
生於山岩石縫中。分布於貴州、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貴州草藥》:“止血補虛。治刀傷,虛弱,頭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