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氏致政公世系也是揭陽黃氏的另一個聞名遐邇的望族。
其始祖致政七公,乃黃久茂第四子黃泉溪之第七子,原居莆田石獅巷。宋神宗年間(1068-1085)登進士,任海豐縣尹。致仕後不回莆田原籍,因羨潮州背山臨海,宜耕宜漁,有利於子孫日後發展,遂決意立籍潮州。擇地於揭陽官溪都玉溪村(今之溪口村)創建村寨供子孫居處。揭陽玉浦黃氏立致政公為這一世系的遷潮始祖,墓地為廣東省潮州府揭陽市榕城區仙橋街道官湖鄉的旗地山(即官湖山)。
黃致政有三子,長子念一公,創居揭陽官溪都官湖鄉。子孫昌盛,先後分創揭陽仙橋鎮官湖鄉的寨內村、老山尾村、山尾中圍村、新山尾村、內洋村、隴上村、崎港村、圍仔村等。
次子念二公,仍隨父居玉溪。其後子孫分支曲頭、玉浦和潮陽的陽美及梅縣等處。七傳黃煥國、黃時晦兄弟,同登宋紹興二年(1132)張九成榜進士,其裔孫黃玉湖創居海陽塘湖寨(今潮安龍湖鄉)。
三子黃念三公,派下子孫創居揭陽高湖、桂嶺新鄉及普寧等處。八傳之後又分別創長湖、曲頭、埔上、高美、寨內、宅上及梅縣登崗、陸豐石寨、普寧坤頭山等處。九傳又有子孫分創遷居揭陽榕城石獅橋、北窖口,再移南國。傳到11世開基梅崗都登崗鄉,至12傳黃德庵,從玉溪移居玉浦。
廣東省揭陽市江夏世家官湖鄉輩序《《《文章和國,江烈濟時,慶童朝遠,榮連宗支》》》
千百年來,散居在閩南和潮汕的黃氏,憑藉著“江夏世家”和黃氏認祖這條紐帶,在住宅大門都掛上“江夏世家”的匾額,把它作為黃氏尋親認同的標誌。
黃氏認祖濤是黃峭山寫的。他是黃氏在閩粵開基者之一,福建邵武人。宋初乾德三年進士,曾任江夏太守,後封千戶侯。娶妻3,各生7子,共21子。晚年,他發動兒孫向外發展各自開基。臨別時,峭山自吟詩八句,為後世兒孫相會時認親的憑證。
黃氏江夏世家認祖(訓子)詩:
駿馬登程往異方,任從勝地立綱常。
身居外境猶吾境,久住他鄉即舊鄉。
朝夕莫忘親命語,晨昏當薦祖宗香。
但願蒼天垂庇佑,三七男兒總熾昌。
祖媽詩(內八句):
朝老原來娶三妻,官吳鄭妣二十一兒,興家創業各離去,回獻報命省親儀,吾年八十難期會,葉茂九州同根支,不論貧富與貴賤,相逢當念初分時。
中順大夫輩序:
祖澤綿延,福德深長,詩禮垂訓,孝喜傳芳,科甲齊登,文武同昌。
江夏世家輩序:
學振家聲,國傳萬世,於仁戴義,唯書可記。
黃氏家訓
1.敦孝悌:為人子弟者,當盡孝悌之道,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
2.睦宗族:宗族本同根源,凡吾族人,皆當重視同宗情誼。 3.和鄉鄰:對鄉鄰應守望相助,親善和睦,如同一家。
4.明禮讓:禮讓為處事之道,為人應禮讓謙虛,誠實待人。 5.務本業:業精於勤,對自身應做工作,切實認真,力求進展。
6.端人品:存心仁義,注重禮節,名顧其實,做兒孫好榜樣。
7.隆師道:尊師重道,切實學習,能知能行。
8.時祭掃:依時祭掃,不忘祖德。
9.戒爭端:對人以和為貴,器量廣闊,多為他人構想。
10.莫為非:行為應正大光明,無愧於天地。
11.敬尊長:敬重尊長,誠懇有禮,且應盡力為之效勞。
12.守法律: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
13.祟譜系:重視譜系,近可知宗親之誼,遠可明本身來源,不致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