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爬蟲綱 Reptilia
目:有鱗目 Squamata
亞目:蛇亞目 Serpentes
科:眼鏡蛇科 Elapidae
屬:海蛇屬 Hydrophis
種:黃腹海蛇 Platurus
概況
長吻海蛇-簡介
長吻海蛇體長50-70厘米,最長可達1米。頭狹長,吻長,吻端端到眼的長度大於兩眼間寬度。鼻孔開口於吻背,有瓣膜司開閉。軀幹和尾部較側扁。背部深棕色或黑色,腹部為鮮明的黃色。尾部可有5-10塊黃斑。
棲息于海洋,能遠離海岸,有時集大群于海面曬太陽。以小型魚類為食,也吃甲殼類動物。年產仔蛇2條以上。是一種神經毒類毒蛇,但作用於橫紋肌,故稱肌肉毒。
長吻海蛇-習性
長吻海蛇長吻海蛇是卵胎生蛇類,在溫暖海洋中進行繁殖,雌蛇懷孕期為6個月左右。長吻海蛇不能於陸地上活動,它們多出沒于海水中,有時更會聚集成千上萬條同類於水面上游弋。長吻海蛇能分泌神經毒素,經常用以獵殺魚類。至今未有人類被其咬傷中毒並引致死亡事件的報告。長吻海蛇出沒於太平洋海域,也是眾多海蛇中唯一會出沒於夏威夷群島的一種海蛇。
長吻海蛇-分布
長吻海蛇長吻海蛇分布於印度洋、孟加拉灣、印度、巴基斯坦、馬爾地夫、馬來西亞一帶的太平洋海域(日本、南中國海、波斯灣);馬來半島海岸、印澳群島、紐幾內亞、泰國灣、菲律賓、安達曼群島、韓國、俄羅斯、馬達加斯加、坦尚尼亞、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北領地、昆士蘭、塔斯曼尼亞、維多利亞州、西澳州)、紐西蘭及索羅門群島等地區沿海,均可發現長吻海蛇的蹤影。另外,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橙縣及聖迭戈縣、新喀里多尼亞、墨西哥、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及科隆群島亦有相當的分布量。
我國分布於山東、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和海南沿海。
長吻海蛇-生物演變
長吻海蛇長吻海蛇是世界上分布範圍最廣泛的海蛇,同時亦是唯一能畢生存活于海洋(甚至深海)中,並于海中進行繁殖的蛇類。長吻海蛇與亞洲及澳大利亞地區的陸地蛇類相當類似,彼此在血緣上有著緊密的關係。長吻海蛇對海水溫度的要求約為攝氏18°C,但即使同樣有足夠溫度的海水,長吻海蛇仍只會活躍於亞洲、澳大利亞及印度洋海域,而不會出沒於大西洋或地中海一帶(嚴格來說所有海蛇皆然);這可能是因為南美洲與北美洲之間(巴拿馬附近)有一道經歷了數百萬年的大陸橋,將長吻海蛇通往大西洋的道路隔絕。另外,海蛇亦不會從南美洲或南非兩地的南端繞過陸地游至另一海域,這是因為上述兩洲的南端海水溫度均甚低,海蛇不堪其寒,因此並不會接近相關地方。
長吻海蛇-分類
長吻海蛇海蛇與澳大利亞一帶的有毒眼鏡蛇關係甚為密切,現在在分類上仍被分作獨立的海蛇科。海蛇科下曾經有兩個亞科,分別是扁尾海蛇亞科(Laticaudinae)及海蛇亞科(Hydrophiinae),不過最近的研究認為這種分類方式有不恰當之處。
長吻海蛇-毒性
長吻海蛇雖然長吻海蛇擁有不容輕視的毒素,但相比於其他著名毒蛇(如內陸太攀蛇),長吻海蛇的毒素則尚算溫和。然而,縱使長吻海蛇的毒素烈度,只相當於鉤鼻海蛇(Enhydrina schistosa)的四分一,但仍足以致命。長吻海蛇的毒性約為埃及眼鏡蛇(Naja haje)的十倍,但其輸毒量卻遠低於埃及眼鏡蛇。在澳大利亞,海蛇甚少主動向人類發動咬擊。
海蛇毒素能有效摧毀骨骼肌,伴隨產生肌紅蛋白尿症、神經肌肉麻痹或直接導致腎功能衰竭。澳大利亞聯邦血清實驗室(CSL Ltd)研究出一系列能有效中和部份海蛇毒素(專門針對鉤鼻海蛇)的血清,這種血清亦能中和長吻海蛇的蛇毒。如果中了海蛇毒素而未能即時備有這種專用血清的話,則必須用上針對虎蛇用的血清。直至目前為止,在澳大利亞尚未有因被長吻海蛇所咬而致命的事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