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群[清末民初人物]

黃群[清末民初人物]

黃群(1883—1945)原名沖,字旭初,後改為溯初。祖籍平陽鄭樓,父輩以經商遷居溫州朔門。他是冠*第三子,伯父冠圭無子,以他承嗣。他說自己“幼時情緒異,怠學好深思,意構遊仙境,胸存命世期”。

人物生平

求學生涯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黃群到杭州師從陳介石、宋恕。時陳介石在養正書塾(後改名杭州府中學堂)任總教習,宋怨執教於求是書院,因此結識了兩校的高材生蔣尊簋、蔣百里、周承菼、許壽裳、馬敘倫、湯爾和、杜士珍等人。第二年,陳介石和宋恕攜同黃群、馬敘倫、湯爾和諸學生離開杭州到上海。八月,陳介石在上海主編《新世界學根》,發表大量抨擊專制政體的文章,黃群亦參與編撰,發表了《法律約言》、《法律與愛國性之關係》、《公利》等文章。宋恕稱之謂“別具隻眼,入情入理,脫盡學界報界習氣奴性,欽折莫名”。光緒三十年(1904)黃群留學日本,入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法,學成回國後,先後在湖北督署調查局、政法學堂工作。

革命道路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黃群趕回浙江協助新軍八十二標標統周承菼光復杭州,周任浙江軍政府總司令。11月,黃群與湯爾和等五人被推為都督府代表,參加在上海召開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嗣後赴武昌參與《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的制訂。中華民國元年(1912)黃群被推舉為臨時參議院議員,參與制訂《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第二年,又當選為第一屆國會眾議院議員。同時參加共和黨,後改組為進步黨,梁啓超任理事。民國三年袁世凱陰謀稱帝,解散國會。到了第二年八月,籌安會醜劇上演,帝制逆流甚囂塵土。孫中山於國外發布討袁檄文。梁啓超亦發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一文,反對帝制,並與蔡鍔秘密籌劃討袁計畫,將進步黨在上海主辦的《時事新報》委託黃群主持。梁啓超認為討袁“莫如運動馮華甫贊助起義之舉最為重要”。馮華甫即馮國璋,時任江蘇都督,掌握長江中下流一帶軍權。是袁世凱手下一名大將。黃群為此事,先後三次赴南京與馮國璋洽談。12月25日,蔡鍔在雲南與唐繼堯通電各省宣告雲南獨立,組成護國軍出兵討袁。馮國障出於自身利益,暗中串通江西、浙江、山西、山東、湖南五省將軍聯名要求袁世凱“速取消帝制,以安人心。”袁世凱在內外交困下。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

民國五年三月,為促進廣西陸榮廷宣布獨立,聯合西南各省反袁。黃群與梁啓超經香港往海防轉入廣西。途中,梁啓超起草《護國軍軍政府宣言》,黃群起草《軍務院組織條例》。到了海防,根據情況,黃群與梁啓超分道,隻身入滇,繞道越南,進入廣西。事成後,到肇慶與梁啓超會面,然後去南京,返回上海。不久,袁世凱在眾叛親離中死去,為萬眾所唾棄。爾後,軍閥混戰,狼煙四起,政局敗壞,國事日非。黃群深深地失望了。於是棄政從商,希望發展民族工業,“殖產”救國。聯繫親友,組織通易公司。雖苦心經營,卻於民國二十五年,虧空而倒閉。黃群一時感到茫然。國事如斯,自己又遭從商的挫折。他憤而出國,索居於日本之小濱。

積極抗日

“七·七”蘆溝橋事變後,黃群心繫祖國,但受到日本的監視。“獨坐高樓上,悽然似楚囚”。民國二十七年十二月,汪精衛在國內發表“艷電”要“與日本政府交換誠意,以期恢復和平”,公然背叛中華民族。黃群在《二十八年思感事》中痛斥其“前言猶在眾皆知,易轍中途亦足悲,怪論忽同蛙聒耳,痴心欲與虎謀皮”。當時有樂清人高宗武,任外交部亞洲司司長,是汪精衛、周佛海等“低調俱樂部”成員,負有為汪精衛與日本方面聯繫、密交的任務。高宗武的父親高玉衡是黃群的老友。高宗武一直以父執前輩尊重黃群,他每次到日本,也到小濱看望黃群。民國二十八年二月,高宗武到日本,再次去看望黃群,談論國事時局以及個人的處境,請黃群予以指教。黃群坦誠地分析,嚴正地指出跟汪精衛走的路是錯的。高宗武為之所動,接受了他的意見,並設法安排黃群返回上海。

黃群回到上海,高宗武安排他於一個晚上會見汪精衛。黃群與汪精衛同在甲辰年到日本留學,辛亥以後,時有相見。這次見面交談之後,黃群深知汪精衛已決心投靠日本帝國主義,無法挽救。於是為高宗武的出走進行周密的籌劃。黃群先期離滬去香港,然後乘機飛往重慶會見蔣介石,陳述高宗武的行動。蔣譽他“老成卓識”,並決定資助高宗武赴美留學。寫了一封親筆信稱高宗武是“浙東好男兒”,交黃群帶回香港。經黃群的周密安排,高宗武會同陶希聖於民國二十九年一月三日秘密到達香港,蟄居九龍。一月二十一日。高、陽二人致函《大公報》揭露汪精衛與日寇所簽訂之實國條約《日支新關係調整想要綱》及其附屬檔案之原文攝影整份,於二月一日發表,舉國共憤申討。①這就是當時震驚中外的“高陶事件”。二月中旬,高宗武夫婦離港赴美,黃群賦詩《贈別》,叮囑他“去舟倘夢西湖月,故國還憂金甌缺”,不要忘記苦難的祖國。

此後,黃群多次往返於港渝之間。但蔣介石奉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使他報國之願又成泡影。於民國三十年二月下旬,返回香港避居九龍。

心繫故鄉

黃群藏書印1 黃群藏書印1

黃群為國家奔走,卻不忘鄉邦的文化、教育、衛生的建設。自民國七年開始,敦聘劉景晨、劉紹寬選輯、校勘,編成《敬鄉樓叢書》共4輯38種257卷。於1928年至1935年印行。抗日戰爭爆發,上海所藏的鄉邦先哲的書畫,“八·一三”的烽火將其毀於一旦,包括他講學、政論的文稿。幸虧於滬戰之前一部份藏書運回溫州,他的夫人,遵照他的意願,於抗戰勝利後,捐贈溫州籀園圖書館6440冊。民國十年,伯父冠圭公九十大壽,“命溯初移稱觴之資於鄭樓,購地築屋,設國小焉,命曰鄭樓鄉村國小,來學者均免費,一二年後,學生大增,校舍亦年有添建,更造育蠶室,築塒育雞,辟場圃栽植果木,以推廣農村副業”②。至民國二十二年,已闢地三十畝,建築校舍百餘間,規模之宏大,為東南各省之冠。十餘年,培植學生數千人。這一年。浙江省教育廳擬議在溫州設立一所師範學校,校址未有著落。黃群聞訊即將鄭樓國小全部校舍、場地及一切設備悉數捐公,改辦溫州師範學校。

在創辦鄭樓國小的同時,黃群與友人潘鑒宗、吳壁華、楊玉生等在溫州積穀山麓創建甌海醫院,占地13畝,設有內、外、五官、婦產等科。學校和醫院的“建築費及歷年經常費幾達十萬金”。民國二十三年,黃群將醫院捐贈給慈善團體(協濟善堂)繼續辦理。解放後,由政府接辦,今為溫州醫學院溫州附屬第一醫院。

逝世

民國三十六年(1947)9月,謝俠遜自重慶扶送黃群靈樞至上海。安葬於上海虹橋公墓。同年,他的《詩集》出版。

文學成就

黃群藏書印2 黃群藏書印2

黃群避居九龍時,將五十歲以後所作的詩仔細刪存,計成三卷,即今存的《敬鄉樓詩》,分《初學集》、《小濱集》、《香島集》共454首,托徐寄廎帶到上海保藏。徐寄廎在《敬鄉僂詩·跋》中說。“溯初在諭,居友人謝俠遜宅,外憂國防,內憂戰局,頻年失眠之症,傷及心主。……遂於是月二十六日長逝。蓋棺三月頑寇即呈降表。天乎!竟不令愛國志士易簀之前,聞而含笑,何其酷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