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葵種子

黃秋葵種子

黃秋葵種子,錦葵科秋葵屬1年生草本植物黃秋葵老熟後的果實,粒如綠豆大小,圓形,殼較厚,種仁富含多種營養元素及咖啡因,可作為高檔咖啡,又因含量油豐富,油質特優,未來必將成為高端食用油。它嫩時既是營養豐富的保健型佳蔬(補腎、健胃、清火、減肥等),還是觀賞價值頗高的綠化、美化材料,是一種菜、藥、花兼用型植物,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目前種子商品化開發剛起步,市場不成熟,但作為特蔬引種已經引起全國範圍的熱忱,不過大家要注意引種千萬不要陳舊的種子(即超過一年的種子),也不不必要單純追求產量,黃秋葵目前至未來占領全國市場的主流品種應該一直會是中桿(1.6M)、果深綠色的品種。

簡介:

黃秋葵種子(葵瑞生物)黃秋葵種子(葵瑞生物)

黃秋葵種子,錦葵科秋葵屬1年生草本植物黃秋葵老熟後的果實,粒如綠豆大小,圓形,殼較厚,種仁富含多種營養元素及咖啡因,可作為高檔咖啡,又因含量油豐富,油質特優,未來必將成為高端食用油。它嫩時既是營養豐富的保健型佳蔬(補腎、健胃、清火、減肥等),還是觀賞價值頗高的綠化、美化材料,是一種菜、藥、花兼用型植物,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其果莢脆嫩多汁,滑潤不膩,香味獨特,深受百姓青睞。目前黃秋葵已作為人們熱捧的高檔營養保健蔬菜風靡全球,許多國家已成為運動員食用之首選蔬菜,更是中老年人補腎、健胃、抗衰老的保健食品。

形態特徵:

黃秋葵種子,錦葵科秋葵屬1年生草本植物黃秋葵老熟後的果實,粒如綠豆大小,圓形,殼黑褐色,較厚,占比幾乎超過50%,種仁淡黃色,含油豐富,且單不飽和脂肪酸的占比比橄欖油還高出10多個百分點。

經濟價值:

黃秋葵種子,富含多種營養元素及咖啡因,可作為高檔咖啡,又因含量油豐富,油質特優(單不飽和脂肪酸占比90%多),未來必將成為高端食用油。黃秋葵種子畝產400多斤(嫩莢畝產量3000-4500斤),與油菜籽相當,但殼占一半,也就是說成本其實比油菜籽高一倍而已,未來市場前景廣闊,但市場的接受還需要一個過程,人們還不明晰普通食用油對健康的危害。

主要品類:

黃秋葵從果莢顏色和肉質分青綠色和紫紅色兩類。目前市場上青綠色莢種肉質較好,頗受消費者青睞;而紫紅色莢種則較差,不宜選用。
青綠色作為蔬菜引種,一般分為矮桿(1.1M)、中桿(1.6M)、高桿(2M以上)、特長桿(3M左右)四類,也可從顏色藍綠、青綠、淡綠三種,還可從切面角數分為五角、六角、圓角等。
市場上較為流行的品名如福五星即是中桿青綠品種,台灣五福則是中桿淡綠品種,其它如長綠、綠星、埼玉五角、東京五角、新東京5號、清福、三鄉等,品名較亂,問清楚高度、顏色更實際。
就產量來講,因其與採摘時機很有關係,黃秋葵嫩時(8-10CM)營養最好,但我國人民節儉的習慣一般會讓它長到12CM,因此產量會達到4-5千斤/畝,中、高桿因其結果高度成比例,產量大致相當,特高桿產量倒是略高,但耗肥與人工更多,因此市場上主流品種是中桿,尤其是中桿中的青綠色品種。

栽培技術:

1、選種:

比如選中桿中的青綠色品種福五星(註:一定要用當年或前一年的種子,超過一年時間黃秋葵種子的發芽率會從90%下滑到15%左右)。

2、選地、整地與施肥

2.1選擇適宜的地塊:黃秋葵為短日照植物,耐熱力強,喜強光,故需選擇通風向陽、光照充足的
地段;直根入土深,側根發達,吸收肥水能力強,需選擇土層深厚、土壤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的壤土或沙壤土;耐旱耐濕,但不耐澇漬,稍有積水,即葉黃根爛,種植地需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不宜重茬,忌酸性土,土壤pH值以6~6.8為好;前茬最好是菜園,棉花茬不宜種植,亦不宜連作。(註:黃秋葵禾桿最好就地粉碎返田,以利某些營養元素返回土地)。
2.2施足有機底肥:每畝約施用經過充分腐熟的畜禽糞1000kg以上,在春季整地前鋪撒地面,然後翻入土中,耙細拌勻,使土、肥充分混合,既能提高肥力,又能改良土壤,以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註:黃秋葵不同於豆科作物,根部未發現根瘤菌,因此可考慮間種大豆)。
2.3秋冬深耕凍曬壟:準備種植黃秋葵的地塊,在前茬收穫後,要及時進行秋冬深耕,力爭耕深達25cm以上,再經充分曬壟、凍壟,以加深熟土層,進一步疏鬆土壤,增強土壤蓄水保肥能力。
2.4開溝做畦:春種前整地,要求達到細、平、松、軟,上虛下實。在此基礎上,再進行開溝做畦。一般要求畦面寬180cm,畦溝寬50cm,畦、溝相加,占地230cm,畦溝深20cm左右,栽4行即大行70(畦溝寬50cm,兩邊各加10cm,畦中行、間距均用40cm)。這樣,有利於黃秋葵寬窄行種植和管理採收,並保證排水通暢,田不積水,苗不受漬。

3、種子直播或育苗移栽

3.1種子直播:黃秋葵可直播,一般以春播為佳。因其種子發芽、植株生長發育及結莢的適宜溫度均在22-35℃,故其播種又不宜過早,一般在地溫15℃以上時直播較好。南方春天氣溫較高,可在2月以後直播;北方氣溫較低,其播種適期則宜在5月上、中旬;長江中下游4月上旬播種,江浙沿海地區以4月下旬播種為宜。也可育苗移栽,如果能在棚室育苗、大田定植,則能做到苗全苗勻,並可延長其生長期,有利於高產優質。
3.2棚室育苗時間:比大田直播提前20~30天。
3.3育苗方法:首先要浸種催芽。即將種子用溫水浸泡24小時,然後用布包好,置於25~30℃下催芽,約75%露白後播種。可播於棚室苗床(每畝苗床要撒施20kg三元複合肥,整細、整平,做成南北向的小低畦,畦面寬1m左右,畦埂高4~6cm,畦面要求北高南低,落差10cm,以利採光),每畝用種約0.5kg,播後覆細土1~1.5cm。如能在棚室用塑缽、育苗盤或營養缽、袋育苗則更好。(注意:黃秋葵籽、芽均怕長時間浸水,易爛)
3.4合理密植:許多小面積實驗觀察和大面積種植實踐都證實,每畝以定植2500~3000株產量最高。因此,前述170cm畦面,以寬窄行的方式栽植4行,中間寬行70cm,兩邊窄行各40cm,畦溝50cm加兩邊畦面各10cm,也是70cm,株距各40cm,按理論計算為3000株,力爭實際達到2500株以上,則為中稈理想的密度(矮稈種一笛膜為分叉應稍稀,高稈種亦應稍稀點)。
3.5移栽技術:定植時關鍵技術是帶土移栽(很重要,棉花類似,非常怕傷根),應儘可能地保護其根系不受損傷。即苗床育苗的,起苗時應多帶護根土;盆、缽及營養袋育苗的,要保持缽、盆、袋土不散開。苗齡不宜過長,苗株不宜過大,以苗齡25天、幼苗2~3葉為佳;注意選用大、小相當的壯苗,剔除瘦弱苗;要澆透定根水,以利成活。

4、加強田間管理

4.1巧施追肥:黃秋葵生育期長,其嫩果採收期可長達100天左右。因此,除在栽植前施足底肥外,還應及時巧施追肥。即在移栽活棵後,要追施1次提苗肥,每畝用尿素5kg,對清水500kg按棵澆入。進入開花期後,追施1次促花肥,每畝用水糞(腐熟人糞尿加清水)1500kg左右,澆施於行間。進入采果期後,再追施1~2次壯果肥,每畝每次用三元複合肥20kg,穴施在株間或行間,施後覆土。此外,在進入開花、采果期時,還可用2%過磷酸鈣浸泡液,在陰天或晴天下午4時以後,噴施於葉部正背面,噴到葉部濕潤即可。另外,南方土壤普遍缺硼,還應注意增施硼肥,或進行葉部噴硼。
4.2防旱除漬:黃秋葵雖屬耐旱、耐濕植物,但在高產、高效栽培中,又必須防旱、除漬。因此,要注意保持土壤濕潤,特別是採收盛期及高溫乾旱時,如發現旱情,一定要及時澆透水,以提高嫩果產量和品質;苗期怕漬水,要注意防澇,特別是雨季,更要清溝排水,使其在全生育期內,既不受漬、也不受旱,始終健壯,不致早衰。
4.3中耕除草:追肥、澆水或雨天過後,要及時中耕除草,防止土壤板結;要結合中耕、清溝等進行壅根培土,以利根系伸長,使植株生長健壯,防止倒伏。中耕、除草、培土等,進行到封壟後,即可終止。
4.4整枝摘葉:黃秋葵株苗(特別是矮株種)下部會有不少側芽長出。對種植較密、苗全苗旺的,側枝過多會影響坐果,應及時抹去側芽,以免消耗養分,並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性;若株苗較稀,只需剪除部分弱小分枝,留下粗壯的,以增加結果枝。進入盛果期後,植株出葉加快,應及時摘除無效老葉、殘葉,以利通風透光。黃秋葵根深株穩,一般不存在倒伏問題;但在南方地區,入夏以後,暴雨和颱風頻繁,也有倒伏和折斷的危險,應插木棍或竹竿,與主稈綁牢,防止損失。
4.5病蟲防治:黃秋葵抗性強,病蟲害不多;其葉和葉柄有硬毛,又能減少病蟲為害;在新菜區栽培,很少發現病蟲害。但應重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採用農業、生物、物理及生態防治方法,控制病蟲害的發生。確需使用化學農藥時,要科學、合理,保證其產品中農藥殘留量低於國家標準和對生態環境無污染。

5、科學採收

黃秋葵株高30-50cm左右,或真葉4~8片時即開花結莢,以後只要陽光充足就會陸續開花結莢。其採收期長,一般90~120天。
5.1採收標準:總的要求嫩果應硬韌、色綠、鮮亮,種粒開始膨大但無老化跡象,參考數據:供特級酒店的嫩莢,莢長8~10cm;其它情況嫩莢長10~12cm,(註:僅為參照,實際與氣候、肥力、品種有關聯性差異。)
5.2採收時間:一般在花謝後2~5天內即應採收(註:與溫度成正比,高溫天氣,通常不宜超過三天)。溫度高時,嫩莢生長快,需天天採收或隔天採收;溫度較低時,隔1~3天採收1次。最好於每天早晨剪收,嫩果顯得更加鮮嫩。
5.3採收方法:採收人員要穿長褲和長袖衫,並戴手套,防止手、腿刺痛;要用剪刀從果柄處剪下,切勿用手撕摘,以防損傷植株;注意剪淨,不要漏剪,如漏采或遲采,不僅單果老、質量差、影響食用和加工,而且影響其他嫩莢的生長發育。採收後要立即送加工廠速凍或市場立即銷售,隔夜的嫩莢會迅速木質化,外觀和品質都會受到影響。
5.4采後保鮮:嫩莢果呼吸作用強,采後極易發黃變老。如不能及時食用或加工,應注意保鮮。即將嫩莢裝入塑膠袋中,於4~5℃流動冷水中,經10分鐘冷卻到10℃左右時,再貯於7~10℃環境下,保持95%的相對濕度,可保鮮7~10天。遠銷外地的嫩果,必須在早晨剪齊果柄,裝入保鮮袋或塑膠盒中,再輕輕放入紙箱或木箱內,儘快送入0~5℃冷庫預冷待運。如嫩莢發暗、萎軟變黃時,應立即處理,不可再貯藏。
5.5留種:黃秋葵採種技術比較簡單。為避免抑制生長和降低產量,早期結的下部果實不要留做種用;植株頂部果莢難以充分成熟,即使成熟充分,籽粒也不飽滿,質量差,不宜留種。因此,宜選留符合本品種特徵的健壯植株中部、籽粒飽滿的老熟果莢(果實外殼變黃褐,出現有裂溝),曬乾、脫粒、精選後,貯存於布袋中備用。

發展歷史:

黃秋葵在我國已經在廣大地區零星地多處有種植,目前作為蔬菜主要是酒店在消耗,自2009年起黃秋葵提取物膠囊、花茶被商家開發出來,此後陸續有黃秋葵飲品類、油類、咖啡類、乾蔬類產品推出市場,但目前來看,花茶與膠囊市場已經開始突破,其它尚需要時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