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曾獲得德國學術基金會 (DFG) 和美國福特基金會的學術資助,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夏威夷大學,美國東西方研究中心,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從事過短期研究,有近 20 年的研究教學經驗,參與過有關風險投資,金融電子信息化和經濟轉型的國際合作研究項目。曾用德文,英文和中文發表了有關 WTO 與中國的經濟轉型,金融風險管理以及國際經濟方面的學術成果和專著,其中有些論文被國際有關機構評選為優秀論文。 黃海峰 博士兼任美國美中金融家協會副會長,先後受聘為北京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風險投資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所兼職研究員以及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和柏林自由大學高級研究員。此外,分別在不同時期出任過部委和地方省或市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的高級顧問或負責人,分別擔任北京約翰 . 霍普金斯大學校友會副會長,德國洪堡大學中國校友會會長和國際法律發展組織中國校友會副會長。此外,他曾長期在德國,法國和美國的跨國公司擔任諮詢顧問,由於學術上的成就和愛國熱情,曾作為海外學人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並出席了香港回歸活動。
學術經歷
曾就讀於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中心,獲得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經濟轉型研究方向哲學博士。於1991年開始在德國薩爾大學、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擔任了近12年研究員和教員,其間先後在美國、法國和德國的跨國公司擔任過高級顧問。2004年被聘為北京市市屬(管)高等學校特聘教授。現任北京工業大學中國經濟轉型研究中心主任、德國柏林洪堡大學中國學術交流部主任。同時,擔任經濟與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生導師、套用經濟學科部國際貿易學專業碩士生導師、經濟與管理學院工程碩士生導師。此外,還兼任北京工業大學循環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風險投資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德國中心研究員。先後指導了美國耶魯大學、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德國西南套用科學大學、德國科隆大學、波蘭華沙科技大學16位博士研究生和本科生,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嶺南大學4位本科生,北京外國語大學1位研究生,北京工業大學3位博士生和23位碩士研究生。其中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分別在國家開發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電力開發公司、中國科技館、德國賓士公司等重要單位工作,數位學生經過教授推薦獲得國外獎學金前往美國、比利時、德國和日本留學深造,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多人獲得優秀畢業生和學校科協科技實踐優秀獎稱號。
研究領域
經濟轉型、綠色經濟、綠色投融資理論、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管理
學術講座
循環經濟概論
研究課題
主持的人事部課題:【我國循環經濟體系的構建與政策支持】(2006-2007)
主持的商務部課題:【四川省機械製造產業投資促進報告】(2005-2006)
主持的科技部課題:【我國經濟系統中的循環經濟體系實現與政策支持】(2005-2007)
主持的環保部課題:【循環經濟機制推進】(2008)
參與的環保部課題(任勇主持):【中國環境退化與經濟成長脫鉤的路徑與實踐】(2008-2009)
主持的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課題:【北京市現代製造業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研究】
主持的北京市教委課題:【經濟轉型國際比較研究】(2004-2006)
主持的北京市人事局課題:【北京市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重點資助:循環經濟研究】(2008)
主持的北京市教委課題:【促進北京市經濟國際化轉型,構建和諧社會】(2007-2008)
具體參與撰寫的民建中央課題(陳昌智主席主持):【加快節能減排促進可持續發展】(2009)
具體承擔撰寫北京民建主委課題(任學良副主委主持):【以節能減排建設“綠色北京”的政策機制研究】(2009-2010)
研究成果
專著:黃海峰(2000):《區域層面的經濟轉型》(德文版).德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黃海峰等(2007):《德國循環經濟研究》(中文版).科學出版社
黃海峰等(2009):《第二產業與循環經濟概論》(中文版).中國紡織出版社
參編: 《循環經濟與中國建材產業發展》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5)
主編:《2005年亞洲教育背景論壇論文集》(中英文版)(2005)
《北京可持續發展與循環經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
譯著: 環境創新下的領先市場,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合作翻譯,署名第二)
論文: 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60餘篇 (2004-2009)
黃海峰等(2009):北京經濟發展中的“脫鉤”轉型分析.2.414.
黃海峰等(2009):調整產業結構 開創環保新路. 環境保護. 6.422.
黃海峰等(2009):北京市經濟成長中的“脫鉤”轉型分析.北京經濟發展報告(2008-2009).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黃海峰等(2008):國際循環經濟政策經驗的比較與借鑑.經濟社會體制比較.3.
黃海峰等(2008):傳統政治與依附經濟.改革30年:經濟學文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黃海峰等(2007):北京市經濟國際化轉型的趨勢分析.2007年:中國首都經濟發展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黃海峰等(2007):北京發展循環經濟的分析與評價.北京工業大學學報.9.
黃海峰等(2007):論北京經濟轉型中的綠色經濟發展.中國經濟發展報告.(2007-2008).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黃海峰等(2007):區域層面經濟轉型的研究.經濟社會體制比較.3.
黃海峰等(2007):金融環保促進北京綠色發展.北京可持續發展與循環經濟學術會議論文集.
黃海峰(2007):論中國經濟轉型中的市場經濟法治化.讀書.12
黃海峰等(2006):中國國有銀行操作發現多發誘因與對策研究.金融與經濟.1.
黃海峰等(2006):建設生態小城鎮與發展循環經濟.農村經濟.5.
黃海峰等(2006):論企業跨國併購中的風險誘因與方法.經濟縱橫.11.
黃海峰等(2006):論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觀.經濟體制改革, 4
黃海峰等(2005):論中國金融風險管理的主要方法.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9
黃海峰等(2005):構建循環經濟體系的系統經濟學分析.環境保護.8
黃海峰等(2005):德國發展循環經濟的經驗及其對我國啟示的研究.北京工業大學學報.2.
黃海峰等(2005):論中國企業國際化的發展道路.太平洋學報. 3.
黃海峰等(2005):建立綠色投資體系 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巨觀經濟管理.8.
黃海峰等(2004): 拯救我們的農村生態環境.中國改革.10.251.
黃海峰等(2004): 金融業的信息化轉型(上、下).中國信息界. 08-09.
所獲獎勵
1.2005年參與的北京現代製造業發展研究課題集體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2005年5月,文章《建立綠色體系,推進中國循環經濟發展》被“十一五”中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國際論壇及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2005年學術年會評為優秀論文,收入《2005年中國環境保護優秀論文集》;
3.2005年7月,《生態工業園比較研究》獲中國商品學會第八屆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獎;
4.2006年5月,文章《中國循環經濟發展中的綠色投資體系構建》被審定為優秀理論成果,納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偉大實踐》;
5.2006年5月,文章《德國發展循環經濟的經驗及其對中國的啟迪》被審定為優秀理論成果,納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偉大實踐》;
6.2008年4月,專著《德國循環經濟研究》獲北京工業大學優秀成果獎;
7.2008年11月,“綠色北京”研究報告獲得北京市統戰部優秀成果一等獎;
8.2008年12月,獲得了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七屆優秀環境科技工作者獎。
學術影響
2009年擔任中歐循環經濟與節能減排國際論壇負責人,2008年出任國際生態發展聯盟顧問,2007年獲得由聯合國環境署技術、經濟與工業部以及德國伍珀塔爾研究所可持續消費與生產合作中心和國家環保總局環境政策研究中心頒發的循環經濟專家資格證書,2003年擔任了國際法律發展組織研究員、美國國際管理雜誌(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Review)編委、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中國管理科學學會理事、“世界銀行中國循環經濟政策促進項目”諮詢專家,2006年作為北京市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北京市級人選。
此外,作為主要組織者主持了“2005年亞洲教育論壇-經濟國際化中跨國文化管理與培訓國際會議”、“2005年企業跨國併購與海外上市高峰論壇”、“2006年創新、環境和教育北京國際論壇”、“第七屆3R國際會議之中國循環經濟發展論壇”分會、“2007年北京可持續發展與循環經濟學術研討會”。2004年參加“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進行“借鑑國外先進經驗推進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主題演講,2006年參加“中國(淮北)專利技術推介會”,並在近千人的大會上進行 “轉變經濟成長方式與科技創新戰略”主題演講,同年應日本眾議院議員、前科學技術政策擔當大臣尾身幸次邀請出席了日本京都“2006年社會科技論壇第三屆年會”(The Thi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ociety Forum),代表中國循環經濟學術界作大會主題發言,2007年參與曼谷“綠色增長-作為商業機會的綠色化商業和環境保護”國際論壇,參與在越南河內召開的第七屆可持續消費和生產亞太圓桌會議,2007年10月參加中歐論壇(巴黎)、11月參加亞洲教育論壇並作主題發言,出席第三屆雲南省科技論壇並作大會報告,12月代表中方參與2007年金融與環保中美高層對話,與美國環保協會首席經濟學家、美國前總統環境顧問杜丹德(Daniel J. Dudek)和摩根斯坦利前副主席喬恩·安達(Jon A. Anda)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此外,先後在美國加州大學、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波蘭華沙科技大學、泰國師範大學、奧地利大學、加拿大MacEwan學院、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上海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分別舉辦了學術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