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17年回鄉,遣值巨土匪胡國梁圍縣城。沐衡本無職守,又不能持槍射擊。見桑梓危急,不願隱匿自全。以鄉紳身份,出而為當事者設計求援,助戰防,沿城巡邏,三晝夜始歸,面日盡腫。母劉氏,年將八十,相見抱持痛哭,鏇長寧民團得信來救,城得以全。
白護國軍興以來,滇、黔軍隊,進駐川境,所有一切糧餉,全由四川供給,川南為滇軍漁肉蹂躪。1917年,滇軍一營駐江安,營長譚某,貪殘橫暴。縣人之稍能溫飽者,即誣以罪名,逮捕榜掠,令其出款“贖罪”。其部卒於大街通衢,任意槍殺平民,侮辱婦女。縣長朱景喧,雖亦為滇軍所委,然頗知書明理,素與沐衡相善。沐衡屢請朱設法,使譚某他調。譚某於沐衡有所疑嫉,遂誣其通敵,以兵圍宅。沐衡適在親戚家未歸,報急化裝匿長寧鄉間。俟譚部離縣後,乃歸。
主要經歷
1919年春,選為第二屆省議會議員。攜家寓成都。凡見有害於民之政,無不盡力直言。
1920年,四川省督軍熊克武,聯合劉湘、劉存厚以擊滇軍,四川人民無不擁護此役。滇黔軍雖被逐出川,而大局仍不堪。南北對峙,割據,戰亂不已。熊克武首鼠兩端,通電解職,倡導四川自治。為弭戰禍,蘇民閒,沐衡在省議會內,力主四川自治,且約平時相稔敢言之友,共同倡議。四川省議會遂於1920年11月1日通電主張四川自治,深得各方擁護。
1922年,沐衡以奔母喪還鄉。鏇還省城,於川局甚感灰心,遠就鹽道街省立師範學校之聘,擔任國文講席。
1925年,鄧錫侯、田頌堯、劉文輝三軍共據成都,成立“三軍聯合辦事處”。加重田賦,多設捐稅,私鑄劣幣,尤以劣幣流毒為甚。商號、錢莊與民眾懾于軍威,不敢拒絕使用.然民怨載道。沐衡,中心憂憤,於是臚列劣幣為害之事實,寫成一文,披露於成都《國民公報》。
江安文良濟,任成都第一教養工廠廠長。1924年,將他往,推沐衡繼任廠長,此廠為丁寶幀督川時所建,規模甚宏,收養孤兒以千計,聘技師教各種技藝,木器深漆為全川之冠。後來侵蝕凋敝。沐衡任廠長時,尚有孤兒五百餘人,技師職工數十人。雖經費支絀,而清末所遺物資、原料尚豐富。沐衡乃提山生產自救,勸慰諸技師職工,勉勵諸兒童,感之以情,服之以理。使教者學者,皆發奮圖強,因之成品銷售劇增。工廠生產收入,與日俱增,收容教養兒童人數亦有增加。1927年,某軍閥親戚凱覦此廠,派其親戚前來接替。沐衡嘆曰:“交出此廠,減我精神負擔,何樂如之;所可念者,此數百孤兒,數十技師職工,將無所寄其生活也”。職工與孤兒,亦知不可挽留,派代表多人至休衡家,送諸紀念文字及手工所制紀念品。代表中有痛哭失聲者,曰:“公去,吾輩前途不堪構想矣”。此廠交出後不久,財產為人中飽化為烏有,孤兒亦星散。
沐衡自1919年寓成都,江安留省同鄉即推其為同鄉會會長。寓成都近十載,於桑梓事極關心,凡江安民情,呈請有所不便者,必竭力為之上達。江安留省同鄉有困危疾病於成都者,無不傾力助之。每年上下季召集同鄉會,凡在省城大專院校肄業學生,皆邀請參加。
1927年夏,沐衡由成都攜家還鄉。即被聘任省立第三中學高中國文教員。
沐衡與其業師張世祿之子張乃賡交好,二人所見略同,對地方進步力量,皆以援手支持。1929年,黃張二人合作,支持李劍彬(原共產黨人)作江安教育局長,於是李在中國小教師中安插一些共產黨人。1934年,縣團務委員會副主任張鐵僧(原共產黨員)赴瀘縣開聯防會議,被人告密,瀘縣駐軍旅長廖海濤,速捕張,鐐急銬監禁。沐衡與乃賡親赴瀘縣營救,張鐵僧得免於難。
1939年,選為四川省首屆臨時參議會參議員。於後方之治安、生產、政治,無不力陳利弊,慷慨進言。
沐衡以張乃賡開明任事,力薦張乃賡作縣參議會議長,並以多做公益事相勉。如以餘款項為中學設獎學金,即黃所主張而張通過縣參議會以實現者。
1943年,確診患腸癌,時已晚期矣。1944年10月瘍逝。病篤時,自撰輓聯曰:“佛天有國留摩潔;斯世無人識孝章”。蓋沐衡績學懋才,而未得展其抱負,中年奉佛,位不副德,亦自傷其不遇也。
沐衡善篆隸,小篆師嶧山碑,隸書師華山碑,平生書匾額楹聯甚多。
妻樊一寧,亦通文史。無子,有三女,稚荃、筱荃、少荃,皆畢業於國立大學,於高等院校任教,學有建樹,為世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