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農
16歲外出討飯,後給甘肅省華亭縣一家地主拉長工,學會了種藥技術。
民國36年(1947)回鄉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等運動中,積極帶領民眾,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
1960年,帶領3名老農到百草山,砍荊棘、搭庵棚建成鐵馬河藥場。曾幾次步行到甘肅省藥材產區,買種苗、學技術,引種當歸、大黃,取得成效。
1962年起,任藥場場長18年,他起早貪黑,帶頭上工,場員稱他“叫鳴雞”;他從不缺勤,拚命於活,村民叫他“氣死牛”。同時,他從外省引進人參、天麻、黃連等名貴藥材,對百合、牡丹、鐵棒錘等藥材進行了由野生變家種的試驗。在他的帶領下,藥場從小到大。藥田發展到1200多畝,場房30多間,耕畜10多頭,場員80多人,每年種植藥材600畝以上。共向國家交售藥材20多萬公斤,收入40多萬元,為大隊購買拖拉機、粉碎機、脫粒機、磨麵機等各種機械26台,架子車70多輛,為各生產隊架設了電話,為家家戶戶安裝了有線廣播。村民的勞動日值由六十年代的3、4角錢提高到1元左右。藥場的管理經驗和藥材生產經驗,曾在省、市、縣藥材工作會議上介紹推廣。
1970年,西北藥材協作會議代表和寧夏、貴州等省區的參觀團曾到藥場參觀學習,他多次受到省、市、縣藥材部門的表彰獎勵。
紅土鄉副科級助理
分管交通工作,聯繫公路建設養護服務中心,駐漆樹坪村,負責所聯繫單位及所駐村黨風廉政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