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挽瀾

黃挽瀾(1896 —1980),號獨清,廣東平遠縣瓜坪村人。其父因家貧到印尼吧城謀生,後染病返國,不久病逝。賴生母丘氏及長兄撫養成人。民國2年(1913),在省立梅州中學畢業後,先後在長田鄉日新學校、梅縣白渡杏村學校、東莞縣養賢學校任教,曾被聘任為養賢學校校長。在鄉任教期間,曾受任國民軍團長的邑人黃梅興邀請到南京,以無意仕途,婉言辭謝。不久南還廣東,在東莞任教。民國22年,熱柘鄉“三鄉公學”因經費、管理等原因有停辦之虞,他應鄉賢之聘,為振興家鄉教育,毅然由東莞返里,擔任“三鄉公學”校長職務。回鄉應聘後,銳意經營學校,多方籌集經費,延聘名師授課,數年內大有起色。民國24年,值同鄉華僑謝永義返鄉探親之機,多次與其促膝談心,述陳家鄉教育亟迫之勢,並將建校計畫相告,謝永義感於昔日友情及老友一片辦學熱誠,慨然捐贈數百銀元建校,並持辦學募捐簿返印尼勸捐,得幾十位同鄉資助,募得巨款。黃挽瀾將原“三鄉公學”校址前門改為兩層樓房,設圖書室、會議室,修葺校舍,添置教具,學校面貌煥然一新。他還將所有捐款人的畫像懸掛於學校廳堂,以彰其德。1956年,黃挽瀾年屆花甲,賦閒居家,被選為熱柘鄉僑務工作小組副組長,積極開展內外聯誼活動,促進家鄉公益事業,向華僑勸募,集資建起熱柘華僑中學兩間大教室、一幢宿舍和熱水小 學黃泥塘部分校舍。1979年,被聘為縣第三屆僑聯顧問,與海外僑胞的聯繫更加密切頻繁,為籌建平遠旅行社、擴建華僑中學和熱水溫泉等不遺餘力,夙夜奔波。多年來,以私人名義為家鄉公益事業向海外發捐簿8次,其在聯絡信中說:“人生一世,幾十寒暑,資財所及,曷若干一番事業,為後人景仰……深信僑胞不乏明達慷慨之士,假諸時日,終能出力支持家鄉建設廣拳拳之心,溢於言表。每次募得款項,均登記造冊,收支來去,帳目一清,僑胞、鄉人常贊其熱誠無私之高尚品德。

黃挽瀾勤奮好學,精通經籍,擅於韻律,平生詩作不少,但都不願存留結集。晚年時才憑回憶記下一生中部分詩作。他常以詩明志,以詩抒懷,以詩聯誼。青年時曾作《絕句三首》,分詠松、竹、梅,詠物言志。其中《詠竹》寓意尤為深刻。詩云:“一生清 骨傲紅塵,梅弟松兄契最深。雪壓霜欺渾不管,世人方識歲寒心。”外出謀事、在家教書,都常有詩作。民國21年(1932)從東莞回鄉省親,偕友繞道游香港,作感懷詩二絕,其中《登摩天嶺》詩云:“滿清此埠為何開?鴉片毒人是禍胎。大好河山淪一角,金甌淮賴補完來。”對香港被英國割占,帝國主義用鴉片來毒害中國人民滿腔義憤,期望他年有賢者完補“金甌”。亦常為時事而賦詩,以抒胸臆。民國32年抗戰方殷,作《抗日有感寄閩中郭君》:“東夷猖撅奈愁何,極目中原涕淚多,仗劍誰扶唐社稷,枕戈孰挽漢山河。豈無郭李平安史,自有終軍系趙佗。飛下天兵三島上,蓬萊宮闕臥銅駝。”及至民國34年 美機在日本廣島投放核子彈,他獲悉之後,笑謂郭君:“孰料此詩竟不幸而言中。”對於家鄉建設新成就,他高歌讚頌。1977年熱柘柚樹大橋落成,他作《柚樹大橋》:“長江天 塹敢投鞭,是否韓江那個仙。畢竟大功誰第一,人民居次黨居先。”引苻堅投鞭和韓湘子造橋的典故,比喻黨和人民的力量和功績。與海外橋胞劉懋漢、葉晚香等常有詩詞往來,相互唱和,有時一次竟一二十首。

1980年5月14日,僑胞鍾瓊琚兄弟返國,親手將其三哥(鍾和三)捐贈修建華僑中學及熱水溫泉池的一萬港元交黃挽瀾收轉。之後一連數天,黃挽瀾奔波於僑屬及學校之間,心力交瘁,18日突發急病,送縣人民醫院,搶救無效,於6月12日與世長辭。病重期間,海外親友致函問候,寄款相助;縣僑聯領導親往探望。噩耗傳到海外,僑胞葉晚香輓聯云:“出長鄉校,顧問僑聯,為國為民,一代功名留史冊;大雅雲亡,摯友永塊,此生此事,如今知己更何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