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由普通的工具機操作工成為實踐經驗豐富,業務技能全面,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的非科班出身的青年優秀科技人才。在這短短的9年時間裡,黃德智同志獲得了不下十多種榮譽,他由中級工被破格晉升為廣州工具機廠有限公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高級技師。
他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全國機械工業勞動模範”、 “全國知識型職工優秀個人”、“廣州市青年崗位能手”、“廣州市優秀進城務工青年”、 “第十一屆廣州十佳青年”等稱號。2010年“五一”節前被國家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的稱號,並出席了全國和省、市的勞動模範總結表彰大會,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省、市領導的親切會見。
人物經歷
畢業9年一路破格晉升
2001年7月,黃德智從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畢業,踏入廣州工具機廠有限公司。按照公司的安排,他本可以進入技術部門搞設計,可他卻主動要求到勞動強度較大的第二機械車間,當了一名普通的操作工。身邊的朋友和家人都說他傻,他卻認為在生產現場,可以學到在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就這樣,黃德智進了車間,開始了他的事業生涯。在車間,他邊工作邊撰文總結自己的學習心得,還向公司小報投稿,供大家學習參考;他與工友們攜手挑戰高精設備和技術,齊心協力完成技術改造、小項目180多項,參與技術改造項目20多個。
兩年後,黃德智被師傅們推薦到技術管理部,負責工藝改進工作。由一個車間的操作工上調到公司的技術部門,當時在公司里可是一件新鮮事。不久,公司要為要求極嚴的日本客戶製造一批極其複雜的勻變速曲線凸輪。這批產品發外加工費用極其昂貴,每件至少上千元。如果其中有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有可能影響到公司的聲譽。黃德智挑起了這個重擔。他根據公司自身生產工藝能力,採用了多種新工藝、新方法,讓這批凸輪在質量完全過關的前提下如期交貨,既保證了生產周期,又確保了企業收益,更得到日方工程師的連聲稱讚。
機械加工中最讓人傷腦筋的是裝夾問題,繁瑣、費時不說,稍有疏忽還會出現廢品,黃德智嘗試進行改造。30多種經他重新設計製作的工裝夾具派上用場後,加工質量和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其中一款溜板箱原來裝夾時間近半小時,改進後只需5分鐘。初嘗甜頭,黃德智一鼓作氣最佳化加工程式,使一些機械零配件的鑽孔、鏜孔、攻絲、銑面等工序實現一次性自動化,效率提高了一倍。他按公司生產的數控車床和新型車削中心繫列產品加工零配件的要求,編制出大量簡單明了、加工效率高的操作加工程式,並在老師傅的指導下改進了多項工藝和加工方案。
努力總有回報,通過綜合刀具、工裝夾具、編程、工藝等方面的運用和改進,數控加工的效率比以往提高了15%,設備利用率提高了10%,節約資金十幾萬元。黃德智獲得了同事們的敬重。
進公司4年後,公司成立精密加工分廠,黃德智被任命為該分廠的技術主管,負責分廠數控設備的加工技術和工藝改進。精密加工分廠在成立後短短4個月時間裡,精密設備和員工均在不斷增加,產能擴大了2倍以上。為了車間加工效率的提高、質量的改善、成本的降低,黃德智筆記本從不離身,隨時記錄出現的各種問題,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還前後制定了《不合格控制流程圖》、《產品防護制度》等20多個基本覆蓋從人事到生產各個方面的規章制度,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將管理方法從靠人情管理轉向靠制度管理,做到了管理公開、執行透明、賞罰公平、有法可依。他們的管理模式在公司內刊上推廣。
黃德智說:“回顧工作的歷程,我與同事相處的時間要比家人長,與設備相處的時間要比同事長,但我無悔自己的青春,無悔自己的選擇。”
真誠傾注的心血和汗水終有回報,數年間,他由中級工破格晉升為公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高級技師,先後獲全國、廣東省、廣州市“知識型職工先進個人”,“全國機械工業勞動模範”等稱號,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更捧得“全國勞動模範獎章”。
高職教育奠定人生基礎
參加工作後,最讓黃德智感到自豪的事,是一次民族自尊“保衛戰”。當時,公司要為日本客戶製造一批圓柱凸輪,對方因對中方技術工人缺乏信心,強烈要求把這批工件發回日本本土加工。黃德智覺得,一定要為中國人爭這口氣。在他不眠不休奮戰40多小時後,首件下機。日方工程師的檢測極其苛刻,但反覆檢測了多遍也挑不出任何瑕疵,當場拍板通過。
也許正是這種“爭一口氣”的執著勁,支撐著黃德智從求學時期一路走來,一直不甘人後,自強不息。黃德智在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的班主任楊志勇說:“小黃是1998年入校的,在學校,他就顯示出了與其他學生的不同。”
上學期間,憑著一股執著勁,做事踏實的黃德智,利用課餘假期積極參加各種學習班,進一步提高動手能力;平時,他與室友們互相勉勵、共同學習,在他的帶動下,他所在的宿舍儼然成了學習的小集體。楊志勇說:“小黃的成功再次證明,職業教育也是一條好出路!”
在黃德智的母校——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校黨委書記焦兆平這樣詮釋黃德智成功的根源:“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校要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學院始終把“一技之長+綜合素質”作為人才培養的目標。“一技”是學生找工作的“敲門磚”,而綜合素質,則著眼於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畢業9年了,黃德智至今仍對大二時開設的mastercam軟體課記憶猶新。當時這一適應市場需求的數控加工編程軟體剛流行開來,資料不多。學校為課程專門配備良好的計算機設備。以前從未接觸過電腦的他,極珍惜每一次上機時間,跟幾個好朋友一起互幫互助著學,既感到困難,又覺得新鮮,專業能力在其間得到了一次飛躍。上學時打下的專業技能基礎受用至今,令黃德智一直心懷感激。
踏入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的大門,映入眼帘的一方巨石上的四個大字“學以致用”尤為引人注目。“作為高職院校,我們不但注重‘學’,更注重‘用’。”
黃德智說:“‘用’為‘學’作物質的積累,‘學’使‘用’更好地提升。學習決不能閉門造車,只有通過‘用’才能升華‘學’的興趣和層次。”他一再表示,自己是個幸運的人,能在踏入社會之前,就讀於一個適合自己的學校、適合自己的專業,平實的一句“學以致用”,深遠地影響了他的人生。
黃德智所在的工廠與母校近在咫尺。如今,在昔日老師的眼裡,他是一位積極幫助學校推進教學與企業實踐“零距離”對接的好校友。楊志勇告訴記者:“每次我要組織在校生到他所在的公司去參觀學習,德智總熱情地幫我聯繫安排。組織去車間參觀時,他還一路隨行,邊給師弟師妹帶路邊給他們講解工具機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