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廟

黃帝廟

黃帝廟,又名軒轅廟,坐落於黃帝陵寢所在橋山的東麓。據廟前碑文記載,黃帝廟始建於漢代,唐代宗大曆年中置黃帝廟於橋山西麓,宋太祖開寶五年(972)移建於橋山東麓,即今天的廟址。黃帝廟坐北面南,門前立一方形磚砌蚩壁,壁上書寫著孫中山先生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的題照: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基本信息

建築特色

黃帝廟黃帝廟
步入廟門,撞入你眼帘的是廟內左手高聳入雲的一棵古柏,它就是馳名中外的“黃帝手植柏”。這棵古柏距今已有5000多年歷史,據說是我國最古老的一棵柏樹。樹高19米,胸徑11米,在群柏之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當地諺語所謂“七柞八里半,壇里壇瘩不上算。”實為對此碩大無比千年古柏的生動寫照。1982年,英國林業專家羅皮爾等人在考察了世界27個國家的林業情況之後,來到橋山“黃帝手植柏”前,不禁嘆為觀止,這些洋人們在實實在在的古柏面前不得不公正的冠之以“世界柏樹之父”的美譽。古柏歷經數千載,樹幹仍蒼翠挺拔;樹冠枝葉繁茂,鬱鬱蔥蔥。
再看廟門正北有一過亭,名曰“誠心亭”。穿過誠心亭,又有一過亭DH碑亭,碑亭對聯寫道:“上下五千年,縱橫三萬里”。碑亭的石碑上,分別攜刻著孫中山先生題詞碑、蔣中正先生親筆敬題的“黃帝陵”碑及毛澤東主席於1937年清明節親筆撰寫的祭文碑。
穿過碑亭,便是廟院最北邊的人文初祖大殿。大殿前右側,有一棵高大的古柏,名叫“掛甲柏”。相傳漢武帝劉徹率領18萬大軍征朔方歸來,駐軍致祭黃帝陵時,曾在此樹上掛銷甲,致使樹身斑痕累累,周身密布。每年清明節前後,樹幹中不時流出柏液,凝結為球狀,晶瑩透亮,蔚為奇觀,“掛甲柏”也因此而聞名。

人文初祖

黃帝廟黃帝廟
大殿門額上書“人文初祖”四字大匾,系原國民黨著名愛國將領程潛所題。大殿中神塞內有軒轅黃帝浮雕石像,石雕像高3.9米,寬3.3米,是以東漢武梁祠廟的畫像石刻拓片為藍本放大刻制的。
黃帝廟院東側新建碑廓內,存放著57通石碑,均為歷代帝王致祭軒轅黃帝的“徹制祝文”(即祭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