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黃嶺丹崖是位於廣西博白縣頓谷鎮利羅村的丹霞地貌景區。其丹霞地貌,以峰稱奇,以谷顯幽,以林見靜,以水環秀。其丹丘拔地而起,形態各異。主要景點有羅傘石,糯禾埇水庫景區,黃嶺景區。主要景點
羅傘石
羅傘石的特點為:“坡緩、身陡、頂平”,山石呈赭紅色,為典型的丹霞地貌。此山底下之泥坡,坡度斜緩,而在坭嶺頂上,一峰高聳,丹丘峻拔,陡壁高約20~30米。懸崖峭壁四周呈圓形、形似絳紅色的羅傘,故名。該山的西北面有深谷、山塘、稻田。山麓長滿松、杉、竹、欖樹及雜木,青蒼幽深,環境幽美。懸崖上長有大葉榕,攀壁而生。有的古樹從峭壁上斜生橫長,藤蘿垂吊。懸崖西北面有小岩洞,寬2米,深2米,高約0.5米。東北面有崩塌石塊形成的岩洞,寬2米,深3米,高3米。洞頂石上長滿灌木,雜樹盤根錯節。轉彎處見山頂岩石層迭,每層高約400—500毫米,共有八、九層之多。正疑無路之際,忽見兩堆巨石之間有0.8米至1米寬的石徑,沿此石徑盤旋而上,竟可到達山頂。
糯禾埇水庫景區
從冠帽山往東行走,約二里路便到了糯禾埇水庫。此水庫位於陳公堂村北偏東10度,於1960年10月至1962年3月修建。其最大壩高20米,總庫容59萬立方米,集雨面積2.84平方公里。水庫里呈半月形彎曲狀,東西長約150米,南北寬約80米。水庫中白鴨成群,風景十分幽雅。水庫的東北面有典型的丹霞地貌。著名的景點有:1.火車頭石
水庫北面有一座巨形絳紅色的石山,峭壁高懸,橫列聳臥。石山長約百餘米,寬約50餘米,高約30餘米,形似火車之頭,故鄉人稱其為“火車頭石”。其實,從東南面觀之,其形更似一艘出海之巨型輪船,故又稱“巨輪出海”。再仔細觀之,該車頭狀似老虎頭,而水庫之南面有一山丘,形似野豬,故地理先生又稱其為“老虎擒豬”。
2..獅子出垌
與火車頭石緊挨的東面石山,其形好似威武雄獅,故鄉人稱其山為“獅子出垌”。
在獅子出垌的東麓半山之上,有一個石岩,名叫暗石洞。該洞寬8米,深8米,外高1.5米,內高0.8米。由於其隱蔽在山林之中,不易發覺,惟有樵者帶路,才能到此岩洞。
黃嶺景區
糯禾埇水庫的東南面為黃嶺。該山上部為黑色花崗岩地貌,下部則為典型的丹霞地貌。其著名景點有:1.飯甑石
飯甑石在黃嶺南麓,位於上木垌村北面300米。其山之西為陳公堂村,山之南為上木垌。此石山海拔124.8米,谷底海拔46米,相對高度為78.8米。山腳泥坡斜緩,峭壁高約25~30米,從西南方向觀之,四周懸崖形似圓形之飯甑,故名。但從東南面觀之,其形則似一頭大象。其中象鼻處有一條分離裂縫,底縫寬度1~1.2米。象鼻石形,亦似人頭戴一頂官帽,維妙維肖。
飯甑石東面半山有岩洞,洞口高1米,內洞高2米,寬度8—12米,深度5米,頂部岩石傾角45。,內有塌陷之石塊。頂洞竟長有黑欖樹,沿山路可登山頂,其頂部寬約70米,甚為平緩,長滿松樹和灌木、雜草,靠南頂部發現有兩條三角形裂縫,一直裂到山底,深不可測。走到南面峭壁往下觀之,垂直之懸崖令人頭暈目眩,嘆為險絕。頂部四周皆為高達40米左右的丹崖赤壁,崖麓則為寬達350米及高達近40米的緩坡。一眼看去,很象一座十分巨大的紅色雕堡,“頂平、身陡、麓緩”的水平岩層丹霞地貌的坡面十分典型。
2.雙蛙石
雙蛙石,在飯甑石西面腳下,在黃嶺南麓屋頭沖尾稻田右邊。兩蹲突兀地面的赤石,形似兩隻昂首瞪睛的青蛙,故名。雙蛙頭部向北,都張口怒視,仰望田邊,作捕食之狀,形態逼真,令人驚嘆大自然鬼斧神工之雕鐫傑作。其中上邊的一隻雄壯的石蛙,足有10米高,10米長,6米寬,仿佛正引頸鼓鳴,活像一隻公青蛙。下邊那隻石蛙,肚大而顯體態豐腴,亦有數米見方,似蹲伏縱跳狀,活像一隻母青蛙依偎在公青蛙身旁。
民間傳說,從前有一對青蛙蹲伏把守著旱塘石面與飯甑石面的入口。每到晚上,就鼓鳴相狎,蛙聲噪鳴山谷,引得四野蛙聲不絕於耳,令人無法入睡。後鄉民祭拜土地神靈,神靈告知天上神仙,神仙便下凡點化此雙蛙,使其變成石形,從此便讓它們蹲在老地方,不再噪鳴煩人。
3.石屋崖
石屋崖在飯甑石西北面,丹崖峭壁垂直高度約60米,長達250米,崖面整齊,宛如一片絳紅色的錦帳,蔚為壯觀。從飯甑石山腳沿山路可登上石峰頂下的一屋“石屋”。該層岩屋離頂部約3~4米,長度百餘米,沿水平岩層由風化及崩塌作用形成一層向內凹進的額狀洞穴。岩層深度1.5至10餘米。其中最大的一間岩室在岩層北端,寬度13米,深度10.4米,外高2米,內高0.8米,可容納30人收藏。清鹹豐年間劉八游匪擾亂搶村時,鄉民曾於此築有牆,作為穀倉使用,稱為石屋,並走上此石崖橫屋岩洞躲藏避亂。另外南端一個岩室寬約4米,深度2.5米,高約2米。整層岩室堆滿了柴草,有的路徑寬度僅0.5至1米,下臨懸崖峭壁,往下一看便覺頭暈目眩,故一般人不敢行走,而村民肩挑柴草卻行走如飛。令人惋惜的,兩個較深的岩石皆有人封堆作墓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