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溝組

麻黃溝組,是以組為岩石地層單位的地層結構。王雲山等1980年命名。本組由紫灰色礫岩、砂礫岩、含礫砂岩、長石石英砂岩、長石砂岩組成。主要分布於青海一帶,屬於全吉群。

命名

王雲山等,1980年命名 。命名剖面位於青海烏蘭縣歐龍布魯克山東大溝口麻黃溝。

沿革

本組原為地質部青海地質局632隊所劃分的全吉岩系(1956)的最下層。青海地研所王雲山等在該區研究後改稱全吉群(1977),並細分為四個組,麻黃溝組為該群的最下組。

特徵

層型

正層型 青海烏蘭縣歐龍布魯克剖面。

構成

麻黃溝組由紫灰色礫岩、砂礫岩、含礫砂岩、長石石英砂岩、長石砂岩組成。含微古植物。下與達肯大坂群不整合接觸;上與枯柏木組平行不整合或整合接觸。厚248.2-700米。

詳細描述:

本組由紫灰色與灰綠及灰白色相間成層之礫岩、含礫砂岩、中粗粒砂岩及細粒礫岩所構成。其上部為紫灰、黃綠色、灰白色粗粒長石石英砂岩。砂岩與礫岩中均含大量鉀長石。岩層中發育有良好的斜層理。

含微古植物:Trematosphaeridium cf. Holtedahlii等。在本組底部粉砂岩夾層中曾獲Rb-Sr法等時線年齡834Ma和鋯石U-Pb法年齡871Ma。

該組分布於柴達木盆地北級歐龍布魯克山、全吉山及安壩等地。厚431—668m。

接觸關係

本組不整合於達肯大坂群角閃斜長片岩之上,與上覆枯柏木組為整合過渡。

備考

編撰者:高振家

作者1:王雲山

年份1:1980

作者2:全吉群

年份2:1977

系名:新元古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