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斜

麻斜

麻斜 位於廣東湛江市坡頭區。 坡頭區麻斜街道辦麻斜村委會、麻新村委會、煙樓村及南調街西坡村等21個自然村。

基本信息

長途區號:0759
郵政編碼:524057
身份證前六位:440804 隸屬政區: 坡頭區

地理位置

麻斜街道辦事處(簡稱街道辦)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南部,東連坡頭鎮,西隔麻斜海與霞山區相望,南隔後海與南三島隔海相望,北接南調街道辦事處,面積25平方公里,海灘涂9317畝,海岸線長18公里。

麻斜 麻斜

社會

街道辦駐麻斜街,轄2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26個自然村。城區面積1平方公里,只有一條南北走向的麻斜街道。街道辦內的“羅侯王廟”被列入坡頭區旅遊景點,交通便利,往南是麻斜碼頭,搭乘渡船約10分鐘便可到達湛江市霞山區。街道辦以農業為主,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番薯、木薯、花生、蔬菜和水果等。耕地6563畝,其中旱坡地3260畝,水田3303畝,林地1118畝。建區以後,大力發展海水養殖業和禽苗孵化業。工業發展緩慢,規模以上的企業只有麻斜船廠。[1]

2004年,總人口11216人,其中農業人口9658人。社會總產值9890萬元,比1985年增長68.1倍(按可比價計算,下同);農業總產值4495萬元,增長10.01倍;工業總產值850萬元,增長100倍;農民人均年純收入28300元,增15.17倍。

歷史

麻斜,這個地名到公元2017年有739年歷史了。

南宋末期,福建莆田縣人張蒼顯,公元1265年考中進士,進入翰林院當文官,公元1269年,臨危受命,任廣東雷州府刺史。他領導雷州人民,經過艱苦的鬥爭,終於把危害雷州人民多年的倭寇囂張氣焰鎮壓下去,當他靜得下心,到雷州府各地巡視的時候,已經是公元1276年初,春暖花開的時候了。
寒冬剛過,但南國大地已是一派盎然生機。那天行船到達湛江港(今天霞山地段海灣大橋一帶)的東側,張蒼顯抬頭東望,只見百里平坡緩嶺,荒草萋萋、樹叢簇簇。海風潮潤,野花吐艷,萬頃綠草在海風中猶似波浪翻卷。自由自在翱翔的海鷗不時飛到草地上空,以為那裡也是魚翔的淺海。張蒼顯偕眾人在草地上穿行,碩大的山鼠在腳下鑽來躥去,山坡傳來陣陣山雞的啼鳴。鷂鷹在天空飛來盪去,不時衝到草地上叼走獵物。徜徉了一個時辰,聞不到人聲,見不到人影。張蒼顯認為,草木茂盛,證明水土旺,試著種幾棵蓖麻,倘若蓬勃如許,也是生靈居住的地方啊。仕途匆匆如過客,田園能養百代人。既然兩位胞弟不遠千里投奔而來,粵西氣候水土與老家福建莆田十分相似。日後天公有意,造訪登臨也未可知也。張蒼顯這一併不刻意的行動,讓張姓兄弟從此與粵西結下不解的因緣,並且讓張姓從此肇基粵西,發展到今天,成為泱泱大族。

 當公元1279年3月19日南宋皇朝在廣東新會崖門港全軍覆沒,張蒼顯自動遜位,同雷州人民依依惜別時,他第一時間想起了3年前,曾經造訪過湛江港東岸那百里荒原。這一年,張蒼顯39歲,已有3個兒子:張洞微、張洞淵、張洞玄;他的兩個胞弟張蒼富、張蒼誠,也都分別有了妻室兒女。那年3月底,張氏3家十幾口人在此泊船登岸時,孩子們問道,這裡叫什麼地方啊?人影都不見一個。張蒼顯對孩子們說,渾沌初開,乾坤始奠,千萬年以來恐怕從來沒有人類生靈到此居住過,所以一直是山雞、狐狸、田鼠、活動的天堂。3年前,曾向漁民打探過這亘古荒原地名叫什麼,他們也說不出來。
張蒼顯轉身一望,3年前種下的那幾棵蓖麻,老枝枯萎了,又長出嫩綠的新枝,蓬勃茂盛,也快有一人高了,在東南海風的長期作用下,搖曳的枝桿毫不例外的向著西北方向傾斜。張蒼顯找到了靈感,對孩子們說:“這個地方名稱就叫‘麻斜’吧。”他的後人把開基祖給這塊地取名‘麻斜’的趣事,記在了粵西張氏的族譜上。
張蒼顯、張蒼富、張蒼誠,3兄弟3家人肇基湛江坡頭麻斜,他們既是進入粵西最早的張姓人士,也是最早開發了麻斜方園幾十里處女地的粵西前人。有資料顯示,現在生活在這個地域,人數又較多的百姓家居民,如陳、黃、林等姓,是遲了100多年到300年不等,才聚居而來的。
麻斜,這片瀕臨湛江港灣的古老土地,現代繁榮取代了735年前荒涼落寞的景像,是張、陳、黃、林等多個百家姓氏的居民,通過了幾百年的開拓,才有今天繁盛的局面。而對於徐聞、海康、逐溪、湛江、吳川、化州、電白、茂名諸地的200多座張姓村子,15萬多張姓居民來說,麻斜,在他們的心目中具有十分特殊厚重的意義,因為麻斜有他們粵西最早的十代前人的永久紀念古蹟,是粵西張姓居民年年朝拜的聖地。

當年法國侵占“廣州灣”(今湛江舊稱,曾為法國殖民地)後,最早在坡頭區麻斜建“東營”和公使署。1912年把“總督府”(廣州灣法國公使署)遷往“西營”(霞山區舊稱)。

坡頭區麻斜炮台村是法國侵略者侵占“廣州灣”登入的地方,當年法國人在炮台村附近立的石刻界碑。

1900年至1911年,廣州灣總公使署設在麻斜(Ma-Tché),麻斜是廣州灣租借地的首府。麻斜三面臨海,法國人命名西南部突出的海角為Pointe-Nivet,曾以之代稱建設中的麻斜市。

張氏宗族世局麻斜,有張氏大宗、張氏始祖墓等宗族公產建築。張氏牢牢地控制著溝通吳川縣與遂溪縣的麻斜渡口和麻斜街上的羅侯王廟,可見張氏宗族之勢力。法當局在麻斜的城市規劃,與張氏宗族的利益直接衝突。從1900年的規劃圖可見,張氏宗族的生存空間全在建設範圍內,雙方在1902年發生了對峙衝突,法當局採取了退讓態度。

法當局企圖在麻斜發展商業,與中國商人所控制的赤坎商埠競爭,然而由於自然條件惡劣、投資不足和民眾反抗等原因,計畫以失敗告終。印度支那殖民地官員Gaston Caillard寫道:“在麻斜我們建有一條寬敞的林蔭大道,在我們計畫要建的新城,會建起四通八達的道路。可是,港口和停泊口沒有被規劃建設,遇上颱風這種壞天氣,船無法在麻斜停泊。結果,由於幾乎不可能在麻斜裝卸貨物,船隻像以往一樣繼續駛向赤坎去,赤坎還是保持租借地貿易中心和唯一港口的地位。”

名人

雖然“東營”時期法國人留下的痕跡不多,“法國師爺”張明西的故事許多人仍有記憶。

張明西又名張耀庚,坡頭麻斜人,小時候讀過鄉間私塾,在“東營”讀過法語,在“西營”就讀“益智中學”。由於成績優秀,被法當局聘為職員,後當為翻譯官,在法當局高官身邊做事,當地人稱他為“法國師爺”。

張明西和當時本地知名人士許愛周和陳學談有至交,使他在商界不斷發展,他的企業在廣州灣赤坎(赤坎區)有“勝利大酒店”(後稱建設旅店)和“裕大織造廠”,還有在“東營”(坡頭區)、“西營”(今霞山區)的店鋪等。故居“師爺樓”至今還保存在坡頭麻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