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措施
水利改良

農業技術改良
通過深耕、平整土地、加填客土、蓋草、翻淤、蓋沙、增施有機肥等改善土壤成分和結構,增強土壤滲透性能,加速鹽分淋洗。
生物改良
種植和翻壓綠肥牧草、秸稈還田、施用菌肥、種植耐鹽植物、植樹造林等,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結構,並改善農田小氣候,減少地表水分蒸發,抑制返鹽。
化學改良
對鹼土、鹼化土、蘇打鹽土施加石膏、黑礬等改良劑,降低或消除土壤鹼分,改良土壤理化性質。各種措施既要注意綜合使用,更要因地制宜,才能取得預期效果。
技術成果
2017年12月7日在第二屆國際海水稻論壇上,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公布了海水稻種植新技術“土壤四維改良法”。該技術整合了要素物聯網系統、土壤定向調節劑、植物生長調節素、抗逆性水稻這四大要素。
除改良沿海及內陸鹽鹼地外,還可對重金屬污染及農殘土地進行修復,可根據土地污染情況將四大要素自由搭配,因地制宜,量身定做針對目標土壤的最優解決方案。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經過多地區試驗,已經掌握了成熟的四維改良技術。“土壤四維改良法”的套用,不僅可解決土地利用率低下、土壤質量惡化等問題,更將為農業信息化的實現提供便利。
示範項目
青島萬畝濱海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基地

項目建成將徹底改變社區土地的鹽鹼化現狀,把原先的鹽鹼荒地改造為可種植主要糧食作物或蔬菜的良田。
5月28日,袁隆平海水稻團隊——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和袁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啟動“中華拓荒人計畫”,在我國五大主要鹽鹼地類型和延安南泥灣次生鹽鹼與退化耕地共六地,同時進行水稻插秧“拓荒”,建立稻作改良試驗示範基地,開展耐鹽鹼水稻品種審定區域種植試驗和鹽鹼地稻作改良技術產業套用示範。基本實現了“海水稻”對我國主要鹽鹼地類型的“全覆蓋”。
利用
我國現狀
我國有9900多萬公頃鹽鹼地,由於找不到合適的樹種,鹽鹼地作為一種很寶貴的土地資源被浪費了。
改良意義
在鹽鹼地上種植適應鹽鹼的樹木,既可以改良土壤,又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推薦幾種能種植的樹木:沙棗、白柳、胡楊、楊樹、側柏等。具體可以參照百科中鹽鹼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