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養羊歷史悠久,公元1755年(清乾隆20年 )出的《銀川小志》中有:“寧夏各州,俱產羊皮,靈州出長毛麥穟,狐皮亦隨處多產”,“穟”有禾采之貌,形容其美觀漂亮之意。公元1780年(乾隆45年)《寧夏府志》記載:“中衛、靈州、平羅,地近邊,畜牧之利尤廣”,並把“香山之羊皮”與“夏朔之稻、靈之鹽、寧安之枸杞”並列為寧夏當時最富著的四大物產之一。灘羊裘皮在清末已聞名於世,《甘肅新通志》載:“裘,寧夏特佳”’。
產地環境
鹽池縣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東部,地處陝甘寧蒙四省(區)交界地帶,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全縣土地總面積8661.3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積835.4萬畝,可利用草原面積714.7萬畝,人均占有土地面積居寧夏各縣(市)第一位,是著名的“中國灘羊之鄉”和“中國甘草之鄉”。
寧夏鹽池縣有適於灘羊生長特定自然條件。日照長,熱量資源豐富,夏季炎熱,冬季不太冷,晝夜溫差大,有利於牧草營養物質積累。降水少,風沙大,氣候乾燥,蒸發量為降雨量的8-10倍。境內草原以荒漠草原、乾草原為主,草場蛋白質含量較多,土壤以灰鈣土、淡灰鈣土為主,有機質含量少,鹽鹼化普遍,水中碳酸鹽、硫酸鹽、氯化物多,硫磷鈣等礦物質含量豐富。
寧夏鹽池縣是中國266個牧區縣中寧夏的牧區縣,境內草場資源、畜牧業資源富集。在乾草原草場、荒漠草場、沙生植被草場、鹽生植被草場4種草原類型上,生長著甘草、苦豆子等175種優質牧草。其獨特的自然氣候條件和天然草場植被培育造就了“鹽池灘羊”這樣一個優秀的地方綿羊品種。用鹽池當地老百姓的話講,鹽池灘羊“吃的是中草藥(甘草、苦豆子等),喝的是溝泉水”,因而形成了灘羊肉獨特的風味品質,倍受消費者喜愛。
品種特性
鹽池灘羊是皮肉兼用型的品種。灘羊肉是灘羊的一個重要產品。鹽池灘羊肉肉質細嫩,無膻腥味,脂肪分布均勻,含脂率低,營養豐富,羊肉中的精品。據內蒙古農牧漁業生物試驗研究中心檢測:每100克鹽池灘羊肉所含蛋白質總量為93.2%(風乾樣),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礦物質元素種類豐富,含量適中,尤其微量元素硒的含量為0.073毫克/公斤,具有的保健功能;而對人體有害的鉛、砷、汞未檢出;使羊肉具有膻味的葵酸未檢出;羰基化合物含量為1毫克/100克,與其它羊肉相比含量最低;而與羊肉風味有關的雌黃嘌呤等含量與其它羊肉相比最高;膽固醇的含量與其它羊肉相比最低。現代科學研究成果表明,鹽池灘羊的營養成份結構明顯優於其他肉類食品。
二毛裘皮是灘羊另一個最著名的產品。據1755年(乾隆二十年)出版的《銀川小志》記載:“寧夏各地,俱產羊皮,鹽州(鹽池縣)特佳”,“有禾采之貌”,毛色潔白,光澤悅目,花穗美觀,毛皮輕便,毛股長而堅實,根部柔軟,不氈結,能夠縱橫倒置,是裘皮中的上品、寧夏的“五寶”之一,也是鹽池“三寶”之首,享譽世界。除此之外,羊血、羊奶、羊肝、羊髓、羊心、羊肺等,其醫療保健作用除了在《本草綱目》等古代醫學書籍中有明確記載以外,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對其進行開發利用的前景越來越廣闊。
榮譽認證
2000年,灘羊被農業部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品種。2003年6月被中國國際品 牌協會品味“中國灘羊之鄉”,2005年6月成功註冊了“鹽池灘羊”產地證明商標,2006年鹽池縣建成了中國灘羊館,並隆重舉行了首屆中國寧夏(鹽池)灘羊節,2008年9月榮獲寧夏回族自治區著名商標,2010年1月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使灘羊產品具有了適應市場經濟競爭的“金牌名片”。 2008年8月31日,“鹽池灘羊肉”,由鹽池縣灘羊肉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申請,並經國家農業局審核,登記“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範圍為:鹽池縣,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東部,屬鄂爾多斯台地向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地處東經106°33′-107°47′,北緯37°04′-38°10′之間。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為:AGI2008-07-00061。
生產情況
21世紀初,鹽池縣委、政府堅持“以羊為主、草畜並舉,科學養殖、加工增 值、品牌帶動,規模發展”,把鹽池建設成寧夏畜牧強縣的奮鬥目標。全縣灘羊飼養量在2005年首次突破100萬隻,2009年底突破181萬隻。截止2009年底,全縣共培育發展灘羊規模養殖園區35個、科技養殖示範村64個,選育示範村32個,全縣灘羊養殖戶戶均飼養量近百隻,灘羊產品加工企業7家。通過實施品牌戰略,鹽池縣灘羊產業“養、加、銷”一體化經營模式初具雛形,灘羊產品不但在寧夏市場站穩了腳跟,而且暢銷全國各地。2017年3月12日,《“大羊為美”項目合作框架協定》在海南三亞簽訂,今後將啟動灘羊養殖、運輸、線上線下訂購及認領、品牌宣傳及運營等多個方面的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