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相關
相傳在清乾隆初年,一次海潮飄來了三具木雕神像,人稱"公侯菩薩"。於是,人們集資創建了"公侯廟"。這一帶人們為祈求菩薩保佑,不再有海潮為害,民國初又更名為鎮海禪寺。《小海八景》中,有一首詩就是寫鎮海禪寺的,詩曰:
野外孤寺樹作鄰,白雲靄靄覆垣堙。
東風時送鐘聲曉,驚醒漁樵夢裡人。
鎮海寺歷經滄桑,年久失修,文化大革命期間全部拆毀。1989年初,在香港的鎮海寺第十三代當家和尚蓮舟法師與大豐縣人民政協商,決定在原址重建鎮海禪寺,蓮舟法師姓張,大豐縣萬盈鄉人,他自幼在鎮海寺出家,後雲遊焦山、棲霞山學佛數年,復歸鎮海幸。三十年代後期,幾經輾轉到香港,仍從事佛教事業。他委派箕侄孫法亮和尚由香港前來負責建寺事宜,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鎮海禪寺全部竣工。
新建的鎮海禪寺是一座古建築群,四周有院牆環繞。兩扇高大的山門上,有兩個斗大的"佛"字,山門上方有"鎮海禪寺"匾額,跨過七級台階,進入院內,那巍峨壯麗的大雄寶殿就呈現在人們眼前 。
大雄寶殿屋脊正中,是一鎮惡去邪的巨大葫蘆,另懸以雙獅戲球吊掛。東西兩側是八仙過海浮雕,神態各異,屋脊東西兩頭,各有一條吞雲吐霧,躍躍欲飛的巨龍。大殿四檐翼然,亦有威風凜凜的四龍分鎮。大雄寶殿之內,正中是"萬德尊嚴"的佛龕,龕內為面目慈祥,端坐荷台的如來佛。葉迦、阿儺侍立兩旁,如來佛前是慈顏常笑,大肚能容的彌勒佛。琉璃燈高懸,香菸裊繞。北京廣濟寺、江蘇佛教協會、香港佛教聯合會、香港佛教僧枷會、世界佛教僧枷會聯合敬賀的慈雲普覆"大紅賀幛懸掛在大殿上方。
大雄寶殿兩側是廂房配殿,西廂房是"祖堂",供奉著"西天東土歷代祖師菩薩位",也就是鎮海寺歷代當家和尚的靈位。東廂房是眾僧生活用房。如今鎮海寺的當家和尚是第十四代仁義法師,他是大豐縣第八屆政協委員。鎮海寺的佛事活動仍沿舊俗,老人去世,請和尚念"壽展經",也有放焰口的。
在鎮海寺門前東側,有一黑色大理石碑,上面刻著"鄒韜奮先生髮表抗日救國演說紀念地",這是大豐縣人民政府於1990年3月建立的,它向人們訴說著鎮海禪寺一段光榮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