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把南起泰州海陵區的新通揚運河(亦有說南起海陵區的護城河)直到北至泰州興化市的南官河這一段河流稱為鹵汀河,河流全長約40千米,大體為南北走向(略偏西北),全程寬窄不一,是一條半天然半人工的河流。
泰州海陵區往北直到興化地區,地勢逐漸降低。興化則成為江蘇省的“鍋底”。因而這一地區水網密布,河道縱橫。鹵汀河縱貫泰州海陵區、姜堰市和興化市三市,是溝通這些水網的一條主要河流之一。
鹵汀河可謂是兩岸人民的母親河,它主要起到灌溉泄洪、溝通水系、水路運輸的作用。尤其是水路運輸,在古代,水路運輸是極其重要的運輸方式。鹵汀河一直到20世紀末都還是重要的航道。隨著公路運輸的興起,鹵汀河的運輸功能才漸漸弱化。
鹵汀河兩岸以農業、水產養殖業為主,典型的魚米之鄉。在河流變窄處或者河道轉折處往往形成村落,這也是該地區成村的特點之一。河流變窄出往往容易架橋,附近形成村落,比如海陵區的朱莊。鹵汀河在朱莊這裡較窄,最窄處稱為“夾河口”,夾河口有橋連線兩岸。夾河口就成為古代鹵汀河沿岸一個比較重要的商業中心。船舶在這裡停靠,購買各種所需物資。這裡的早茶、浴室也相當有名,泰州所謂的“早晨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生活,正是指早茶和浴室。河道轉折處的村落可以姜堰市港口鎮作為典型。當然,水運的沒落也使這些鹵汀河沿岸的農村性質的商業中心面臨轉型難題。
當提到水鄉的時候,人人往往想到的是長江南岸的周莊、同里、甪直、木瀆等等水鄉古鎮。這些地區由於有發達的商業文明的存在,因而發展成為了完善的“水鎮”。鹵汀河兩岸,一直到包括里下河地區的大片區域,這裡的村落以農業文明為主,沒有發達的商業文明,可謂是真正的“水鄉”。
隨著工業文明的興起,人們對於水的依賴有所減弱。尤其是自來水的出現使人們擺脫對河水作為飲用水的依賴之後,人們不再有不時清淤疏浚、保持河水清潔的動力,里下河地區的湖泊河流漸漸變小、變窄、變淺,灘涂和濕地也不斷減少,水和土地污染嚴重。鹵汀河不復往日風采。
中國的南水北調工程給鹵汀河帶來的新的機遇。作為國家南水北調東線的重點工程之一,鹵汀河拓寬疏浚工程於2011年6月底正式啟動,附帶著還有圩堤加固、重修河上橋樑以提高通航能力等各種工程。2012年鹵汀河工程全年要完成投資3.6億元,土方開挖650萬方、土方回填180萬方、混凝土2萬方。征遷任務要全面完成,拆遷戶的生活、生產安置要落實到位。2012年年初,東線鹵汀河工程建設處召開工程會議,分析形勢、細排問題、精謀措施、大鼓幹勁、力促建設,要求確保圓滿完成2012年工程建設任務。
相信此次工程之後,鹵汀河有望成為泰州的清水走廊,再現當年的船流如織笛聲隆隆的景象,重新煥發昔日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