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代人賦[辛棄疾詞作(晚日寒鴉一片愁)]

鷓鴣天·代人賦[辛棄疾詞作(晚日寒鴉一片愁)]
鷓鴣天·代人賦[辛棄疾詞作(晚日寒鴉一片愁)]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鷓鴣天·代人賦》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是代替一位內心充滿離愁別緒的女子所作。上片中,詞人從寫景入筆,通過描寫哀景和樂景,從正反兩個方面的描寫來抒發主人公的愁思。下片直接描寫了女子因意中人不在身邊而表現的種種痛苦,苦苦思念已經讓女子困在其中,不能自拔。此詞是作者婉約風格的代表作之一,極寫離恨,在平常的語言中卻表達了深摯的感情,情真意切。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鷓鴣天 ·代人賦

晚日寒鴉一片愁 。柳塘新綠卻溫柔 。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 ,頻倚闌乾不自由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雙調,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⑵晚日:夕陽。

⑶新綠:初春草木顯現的嫩綠色。

⑷白頭:猶白髮,形容年老。

⑸情知:明知。

⑹闌乾:欄桿。闌,同“欄”。    

白話譯文

落日裡寒鴉歸巢勾起我一片思愁。只有池塘柳樹發出嫩綠的新芽顯出溫柔。如果不是眼下親自遭遇離愁別恨的折磨,根本不會相信這世上真會有人傷心白頭。

離腸寸斷,淚流難收。懷著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紅樓。明明知道亂山無數,遮斷了遠方的天空,可還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欄桿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罷休。  

創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辛棄疾遭遇彈劾,隱居上饒。這首詞寫於作者被彈劾解官後,是他在帶湖閒居時的作品,約與前首《鷓鴣天·代人賦》同時,而這首詞是代替一位內心充滿離愁別緒的女子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是代替一位內心充滿離愁別緒的女子所作,是作者婉約風格的代表作之一,極寫離恨,在平常的語言中卻表達了深摯的感情,情真意切。

“晚日寒鴉”,這是送人歸來後的眼中景。“晚日”的餘輝染紅天際,也染紅長亭古道和目之所極的一切,這是空間。夕陽愈來愈淡,夜幕即將降落,這是時間。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這空間、這時間中愈走愈遠了。“寒鴉”當“晚日”之時,自然應該尋找棲息之處,大約在繞樹啼叫吧。可是那位行人,他此刻孤孤零零地走向何處,已是無人家投宿了。故本沒有感情的“晚日”和“寒鴉”,在那位女主人公的眼中,就變成“一片愁”了。這首詞,是寫別愁離恨的。“愁”與“恨”,乃是全篇的基調。按照一般的構思,接下去仍然要寫愁寫恨,但作者卻並沒有這樣做,而是跳出窠臼,不再寫哀景,而是用清新愉悅的筆觸,勾畫出一幅樂景:“柳塘新綠卻溫柔。”營造了一種春意萌動、春情蕩漾、溫馨柔美的境界。“柳塘”一詞,如見塘周遍植垂柳;但目前處於什麼季節,卻無從得知。聯繫前面的“寒鴉”,便會想到時值嚴冬,柳葉黃落,塘水冰封乃至完全枯竭,那景象,自然是蕭條的。詩人卻別出心裁,於“柳塘”之後綴以“新綠”,便立刻喚來了春天:塘周柳絲搖金,塘中春波漲綠,已夠賞心悅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礎上,又加上“溫柔”一詞。相對於嚴冬而言,初春的水顯得“溫”,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但說它“溫柔”,這就不僅表現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覺,而且表現了她的感情。這感情異常微妙,耐人尋味。那一塘春水,既倒映著天光雲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著對對鴛鴦或其他水禽。

“晚日寒鴉”與“柳塘新綠”,是送走行人之後相繼入目的兩種景象。不難想見,這是乍暖還寒的初春。前者就離別說,故“日”而曰“晚”,“鴉”而曰“寒”,引起的內心感受是“一片愁”。後者就相聚的回憶與展望說,故春景依舊在,春意盎然,引起的內心感受是無限“溫柔”。
這首詞真可謂“工於發端”。開頭兩句展現的兩種景象、兩種感受、兩種感情所體現的複雜的心理活動,使抒情主人公神態畢現。“柳塘新綠”,春光明麗,倘信人間有白頭”兩句就是創新,表現心緒低回宛轉,筆致可謂搖曳生姿。“無離恨”是假設,不“白頭”是假設變成事實之後希望出現的結果。可如今假設未能成立,“白頭”已是必然,於是下片緊承“離恨”、“白頭”,以“腸已斷,淚難收”開頭,盡情吐露,略無含蓄。當感情如洪水暴發,衝決一切堤防的時候,是不可能含蓄、因為也用不著含蓄的。
“相思重上小紅樓”一句,妙在一個“重”字。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後,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樓遙望。開始是望得見的,後來就只見“晚日寒鴉”,望不見人影了。由於十分相思的緣故,望不見人影,還要望,因而“重上小紅樓”。結句“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欄乾不自由”中的“頻”字,正與“重”字呼應。明知行人已走到遠山的那一邊,凝望已屬徒然;然而還是身不由己地“重上紅樓”、“頻倚欄乾”,其離恨之深、相思之切,就不言而喻了。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下片云:“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寫行人愈行愈遠,故女主人公不忍繼續遠望。辛詞則寫行人已在山外,而女主人卻頻頻倚欄遠望,無法控制自己。表現不同個性、不同心態,各極其妙。 

名家評價

清·許昂霄《詞綜偶評》:情真景真,與空中語自別。  

近代·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人生容易白頭,大抵怨別傷離所致。故下闋言相思不已,重上樓頭,明知江上峰青,已曲終人遠,而闌乾獨倚,極目雲天,與東坡“天一方”之歌,同其寓感。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簽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四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並提出有關方略《美芹十論》等,均未被採納。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有《稼軒長短句》以及今人輯本《辛稼軒詩文鈔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