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簡介
新世紀廣場位於鶴壁市新區中部,總占地面積150畝,其中綠地面積93畝,綠地率62.4%,綠化覆蓋率65%。是一個集市政、文化娛樂、休閒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廣場。廣場由北向南逐漸過渡為三個主題區:市政廣場、文化廣場和遊憩休閒廣場。市政廣場布局莊重典雅,精巧雅致。其中高66米的新世紀鐘塔是廣場的主題,也是鶴壁市新區城市標誌性建築。南部遊憩休閒區以鶴壁市地圖為基本形狀的淺水湖面,與彩色音樂噴泉、遊廊及西部的山林緩丘共同營造公園式休閒廣場。淺水岸邊的各種構築物為人們提供了賞景、戲水、親水、悟水的空間,是居民消夏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在新世紀鐘塔北側,藉助一層邊廊台階,搭建面積達110平方米的廣場文化活動舞台,可供2萬餘人同時觀看各類文藝演出,是城市居民愉悅身心、陶冶情操的好去處。每年4月-10月的周末夜晚,文化廣場舞台上載歌載舞,激情奔放;舞台下人聲鼎沸、歡歌笑語。在新世紀廣場,你還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在詳和、歡樂氣氛的感召下,人們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或唱或跳,或拉或吹,隨著成員增多,日漸形成有組織的小型民間文藝隊,人們相約在文化廣場,擊腰鼓、唱戲曲、扭秧歌、跳健身舞……一個個閃亮登台,場面蔚為壯觀,引來了數以千計的市民民眾。廣場文化把民眾匯聚在一起,今天你是演員,我是觀眾;明天我是演員,你是觀眾。角色互換,技藝互補。在廣場文化活動中,民眾得到了一種在其他文化活動中得不到的快樂。每到夜晚,整個廣場數千盞華燈初放,與彩色音樂噴泉相互輝映,共同構成了鶴壁市一條靚麗的風景線。
文化大舞台
隨著人民民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場文化活動已成為我市城鎮居民關注的熱點。市委、市政府把組織好廣場文化活動作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為民眾辦實事和加強全市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來抓,作為落實文化工作“三貼近”原則的一項具體行動來抓,在全市形成一個“團結奮鬥、真抓實幹、爭先晉位、加快發展”的良好氛圍。
鶴壁市的廣場文化活動是從1996年開始的,以後逐步完善規範。特別是2000年新世紀廣場建成後,就把新世紀廣場作為文化工作“貼近民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一個大舞台,形成了市領導高度重視,各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每年年初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文化局聯合下發《關於舉辦鶴壁市廣場文化活動的通知》,並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為主任,市政府副市長為副主任,各有關部門、單位領導為成員的“鶴壁市廣場文化活動組委會”。組委會辦公機構設在市文化局,負責廣場文化活動的日常工作。組委會成員單位職責分明,各負其責。市委宣傳部、文明辦負責整個文化活動協調的工作,文化部門負責做好演出場地、燈光、音響、裝置及演出節目的輔導、指導工作;市公安部門負責廣場文化活動的安全保衛和秩序維護工作;全市各系統、各部門、單位輪流參加廣場文化活動專場演出。2000年,隨著廣場文化活動的深入開展,為提高廣場文化活動的檔次和品位,在市撥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市文化局籌措資金20萬元,製作和購置了高檔次的活動組合舞台和音響、燈光設備,使觀眾可視聽面達到2-3萬人次,較好地滿足了演出需求,提高了演出效果。2001年,隨著新世紀廣場成為我市廣場文化活動的中心,市政府又一次撥專款購置了一套大功率的音響設備,極大地改善了演出條件。據統計,2001年以來,鶴壁市在新世紀廣場共舉辦“晉冀魯豫旅遊合作區聯誼會”、“春天送你一首詩”、“走向輝煌”等大型文化活動30餘次,舉辦各類廣場文化活動100餘場,參加演出的演職員26000人次,觀眾約130萬人次。在這個大舞台上,發掘、容納、展示了企業文化、行業文化、校園文化 、軍營文化。它給各行各業的人們提供了嶄露頭角的機會,民眾的表演才華得到了展示,身心得到了愉悅,提升了城市形象,也升華了人們的精神生活。
宣傳推介平台
廣場文化活動的成功舉辦,在我市已越來越受到全市各行各業和企事業單位的重視和歡迎。各部門、各單位把辦好廣場文化活動作為提高本單位知名度和展現行業部門精神風貌、向社會宣傳推介自己的平台,高度重視,積極參與。
市總工會為保證民眾文化民眾辦及其廣泛的參與性,針對2004年是“工會組織建設年”的實際,不斷創新建會方式和吸納新會員,不斷壯大職工隊伍,最大限度地宣傳、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組織了一台由全市廣大職工層層參與的廣場文藝晚會。晚會的所有節目由職工自編自演,演職人員和主持人也全部由職工擔任。如市總工會機關全體的合唱《咱們工人有力量》、鶴煤(集團)公司工會的說唱快板《宣傳貫徹工會法》、山城區工會的三句半《寶馬你好》等節目,不僅充分調動了各級工會組織的積極性,活躍了職工的業餘文化生活,也給職工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台。沒有參加演出的職工,統一著裝,組成方陣拉拉隊,吶喊助威。舞台上演的是職工自己的事,唱的是職工自己的人。舞台下掌聲陣陣、高潮迭起,將初夏的鶴壁新區夜晚烘托的分外美麗。職工們認為:廣場文化活動是一種自娛自樂、人人參與的活動形式,也是一個貼近職工民眾、提高職工素質的有效途徑。鶴壁職業技術學院作是我市唯一的一所高等院校,為把廣場文化活動辦出高校的特點和水平,學院召開黨委會專題研究,成立領導小組,明確專人負責,不惜人力物力,全力支持廣場文化活動。調動各專業教師、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各自的專長,按照“健康、積極、樂觀、向上”的要求,排練出了30多個歌頌鶴壁、宣傳學院為主要內容的節目,從中精選19節目搬上舞台。《好日子》、《美麗的心情》、《幸福快車》等節目熱情謳歌了我們的幸福生活,《校園風采》、《千呼萬喚》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青春與活力,《兒行千里》、《母親》等表達了對母親、對祖國的無比眷戀,《把一切獻給黨》、《祖國的大建設一日千里》展示了萃萃學子的一腔愛國情懷。“鶴壁的明天更美好”“歡迎廣大學子報考鶴壁職業技術學院”的大幅標語與鮮艷的舞台服裝交相輝映,一片流光溢彩。演出不僅檢閱了學院師生的素質,而且宣傳了學院的形象,增進了社會對學院的了解,這將對學院的招生、就業工作起到良好的推介作用。
幾年來,市文化局按照“社會文化社會辦”的工作思路,每年都將廣場文藝晚會作為一項大型的文化活動,和其他文化活動項目一起,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尋求社會各界贊助,開展“公益性文化社會辦洽談活動”,受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2002年以來,全市文化廣場活動共吸納社會資金200萬元。不僅有力地支持了社會文化活動的開展,而且社會各部門、企業從中亦得到了實惠。
無圍牆的劇場
廣場文化活動是新時期社會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富有活力,多姿多彩。既有鮮明的時代特點、行業特點,又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和民眾的歡迎。鶴壁市的廣場文化活動從隨意到規範,從普及到提高,從滿足民眾求樂到打造廣場文化特色品牌,鶴壁市各級文化部門功不可沒。幾年來,鶴壁市文化主管部門本著“凸現時代精神、提升藝術層次、推動民眾參與、體現地方特色”的宗旨,通過組織、引導和示範,不斷探索廣場文化發展的新路子,使廣場文化以其大眾的、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文化活動方式展現在人們面前。幾年來,市文化局從健全完善文化廣場各項管理制度入手,先後制訂了《年度廣場活動規劃》、《廣場文化活動舞台管理制度》、《廣場文化活動安全保衛制度》、《廣場文化活動應急方案》、《廣場日常管理制度》、《演出須知》、《觀看須知》等管理制度,使廣場文化活動已逐步走上了規範化、制度化、經常化的軌道。1996年,為豐富“雙休日”民眾文化生活,開始了我市的周末廣場文化活動。1997年,以開展“講文明、樹新風”為主題,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文化局正式開始下發檔案,廣場文化活動正式起步。1998年,隨著廣場文化活動規模的擴大,廣場文化活動的影響面也越來越廣。《大河報》以《鶴壁“大廣場”沖了“小包廂”》為題,詳細報導了鶴壁市開展廣場文化活動的經驗和做法。外地市宣傳、文化部門多次專程來鶴壁進行觀摩交流。1999年,我市組織承辦“河南省百日廣場文化藝術節鶴壁活動日”活動。2000年,我市廣場文化活動分為四個層面進行,即市區的廣場文化活動、縣區的廣場文化活動、穿插美書影展、校園、企業文化等,同時加強了對廣場文化活動的理論研究。2001年,圍繞宣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江澤民同志“七一”講話精神,以慶祝建黨80周年為主題,廣場文化活動更是如火如荼,不僅規模大、範圍廣,而且質量高。2002年,廣場文化活動以加強社區文化建設為重點,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綱要”為主題全面展開。2003年,緊緊圍繞市委提出的“兩超兩高”目標和“雙創雙建”、“抗擊非典”等主題,在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廣場文化活動組委會及時對全市的廣場文化活動進行了調整,還舉辦了“抗非典、促發展”專題廣場文藝晚會。由於全市上下齊努力,我市的廣場文化活動越辦越紅火,參加的單位越來多。廣場文化活動成為城鎮居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被居民民眾形象地稱為“一座沒有圍牆的劇場”。
鶴壁市廣場文化活動的成功舉辦,得到了鶴壁市委、市政府和上級文化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和好評。1999年被省文化廳命名為“河南省十佳文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