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兒芹霜霉病

鴨兒芹霜霉病

主要為害葉片。多下部葉片發病,逐漸向四周擴展,初在下部葉面上生有白色菌叢,後菌叢融合擴展,葉面似鋪一層白黴。發生嚴重時,葉片變黃乾枯。致病菌為當歸單軸霜霉。孢囊梗分枝3-6次。孢子囊卵形至橢圓形或亞球形,頂端乳頭狀突起明顯。卵孢子黃褐色。 

信息

中文學名:鴨兒芹霜霉病
..

分布區域:主要分部在各大鴨兒芹產區
病原中文名:雪白單軸霉
病原拉丁學名:PlasmoparaniveaSchroter
病原分類地位:鞭毛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為害部位:主要危害鴨兒芹的葉片

為害症狀

鴨兒芹霜霉病危害症狀主要為害葉片,初在下部葉面上生有白色菌叢,逐漸向四周擴展,致菌叢融合,葉面似鋪一層白黴,即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發生嚴重時,葉片變黃乾枯。

病原形態特徵

雪白單軸霉(PlasmoparaniveaSchroter)屬鞭毛菌亞門真菌。孢囊梗大小129~514×7~11.5微米,分枝3~6次,頂枝長8~21微米;孢子囊卵形至橢圓形或亞球形,頂端乳頭狀突起明顯,大小19~25×16~23微米,萌發產生遊動孢子;卵孢子黃褐色,直徑23~33微米。孢子囊形成適溫15~24℃,遊動孢子發芽適溫21~24℃。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在寄主葉片內的卵孢子越冬,翌春,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春、秋兩季易發病。

防治方法

(1)加強檢疫,防止該病擴大蔓延。
(2)發病初期注意拔除病株,集中深埋或燒毀。
(3)發病初期開始噴灑30%綠得保懸浮劑300~400倍液或1:1:100倍式波爾多液、40%三乙膦酸鋁(霜疫靈)可濕性粉劑25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4%防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對上述殺菌劑產生抗藥性的可改用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