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書院[山西太谷鳳山書院]

鳳山書院[山西太谷鳳山書院]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太谷的教育最早興起於宋代,先是設立縣學,後興起私塾、村塾、古書院。書院之中有據可查的是鳳山書院、繁穰書院、近居書院。相較於其他兩個書院,鳳山書院的記載最詳細。 鳳山書院現發展為太谷縣實驗國小。

機構職責

鳳山書院始設山長,並設掌教主講等職。乾隆三十年(1765),山長改稱院長,清末又稱山長。道光間,書院建立條規,規定“俾院中號舍,不得托吏役以為來往充公之所;其主講者,聽紳士公議聘請,不由官薦”。榆次西長壽人王格平以名進士被聘,於鹹豐、同治間在此主講20餘年。一時人才輩出,科第蟬聯。縣南鹹陽村人龐煥章,光緒間廩生,也於鳳山書院講授多年,飲譽而卒。

生徒入院就讀,須經考試,擇優錄取。被錄取之生徒膳食由書院供給。清未,書院分秀才、童生兩組,分別教授,人數空前。乾隆間,每月知縣有課,院長也有課。每月初六、二十六日由主講命題考試,稱“正課”。考試內容分作文作詩兩種。考畢,擇優給獎,分昭、特、優三等,獎銀2-3兩。每月十六日,由知縣命題考試,稱“官課”。以後,為節省經費,每月減正課一次。光緒二十八年(1902),月課內容改為經義、策論。光緒三十年(1904),科舉廢,月課停。光緒三十四年(1908),實行編班制,並試行四年學制。自此,明代創建的鳳山書院為學堂取代。

歷史沿革

明代嘉靖元年(1522),布政司參政秦偉買西門內僧寺改為書院。內建正堂、南廳房、東西廂房各4間,東院正北講堂3間,東廂房7間,西耳房3間,南房3間,土平房3間,外為大門。書院落成後,命名為“鳳山書院”。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知縣喬允升創編縣誌時已廢。清乾隆二十年(1755),知縣呂崇謐集紳士人等捐銀3000兩,於縣署樂察院廢址重建書院,次年落成。內建講堂5間,東西廂房各5間。堂後正房5間,東西廂房5間,旁建廚房、倉庫、馬廄共20間。另建大門3間,二門1間。院內掘水井,院周築圍牆。自此,明代傾廢之鳳山書院復興。
乾隆起,知縣、紳士人等相繼捐助銀,供修金及膏火之資。乾隆五十七年(1792),增建東廂房2間。道光三十年(1850),於院內空地建考棚20間。同治十二年(1873),重修書院。光緒初,增建西偏院西廳5間。光緒二十四年(1898),改稱學堂。不久,又復舊名。光緒二十八年(1902),又稱“鳳山學堂”。光緒三十年(1908)改稱“官立高等國小堂”。

費用來源

書院費用,縣署年有所給。但常常是“僅敷院長修脯資而士子之供膳厥無,以故諸生徒聚散無常”。因此,“不得不靠縣紳人等不斷捐輸,存商生息加以解決”。自乾隆二十一年(1756)起, 至清末止,縣紳士等累計捐銀20000餘兩,先後交商生息,以供師生束修、膏火之資。由於經費有源,鳳山書院經歷150餘年興盛不衰。晚清,人文之盛,無不仰賴書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