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作品名稱:鱄設諸刺吳王僚·昭公二十七年
作品作者:不詳
作品出自:《春秋左傳》
作品體裁:歷史散文
創作年代:春秋
原文
吳子欲因楚喪而伐之(1),使公子掩余、公子燭庸帥師圍潛(2),使延州來季子聘於上國(3),遂聘於晉,以觀諸侯。吳公子光曰:“此時也,弗可失也。”告設諸曰:“上國有言曰;‘不索。何獲?’我,王嗣也(4),吾欲求之。事若克,季子雖至,不吾廢也。”告設諸曰:“王可弒也。母老、子弱(5),是無著我何?”光曰:“我,爾身也(6)。”
夏四月,光伏甲於堀室而享王(7)。王使甲坐於道,及其門。門、階、戶、席,皆王親也(8),夾之以鈹(9)。羞者獻體改服於門外(10),執羞者坐行而入(11)。執鈹者夾承之,及體(12),以相授也。光偽足疾,人於堀室。設諸置劍於魚中以進,抽劍刺王,鈹交於胸(13),遂弒王。闔廬以其子為卿(14)。
注釋
(1)吳子:吳王僚。因:乘機。楚喪:指楚平王之死。
(2)公子掩余、公子燭庸:吳王僚的同母兄弟。潛:楚國地名,在今安徽霍山縣東北。
(3)延州來季子:即吳公子季札。上國:指中原各國。
(4)王嗣;王位的繼承人。
(5)弱:幼小。
(6)身:自己。
(7)崛(ku)室:地下室。享;宴請。
(8)王親:國君的親兵。
(9)鈹(pi):用刀鞘裝的劍。
(10)羞者:進獻食品的人。獻體:脫光衣服。
(11)坐行:用雙膝著地而行。
(12)及體。意思是劍尖挨著了身體。
(13)鈹交於胸:劍從兩旁交叉刺進胸部。
(14)闔廬:即公子光。
譯文
吳王僚想乘楚國有喪事的機會去攻打它,他派公子掩余和公子燭庸率軍隊包圍潛邑,”又派季札去訪問中原各國,接著又去晉國訪問,以觀察各諸侯的態度。吳國的公子光說:“這正是時機,不要錯過了。”他告訴設諸說:“中原各國說過這樣的話:‘不去索取,哪裡能得到?’我是王位的繼承人,我想得到王位。如果事情成功了,季札即使來了,也不能廢除我。”設諸說:“君王是可以殺掉的。但我母親老了,兒子還年幼,我該怎么辦才好呢?”公子光說。“我就是你自己啊。”
夏天四月份,公子光在地下室里埋伏下武士,同時宴請吳王僚,吳王僚派武士坐在道路兩旁,。一直到大門口。門口、台階、里門和坐席上全是吳王僚的親兵,都拿著劍在吳王兩旁護衛。進獻食物的人在門外脫光衣服,改穿別的服裝,再跪著膝行進去。拿劍的人在兩邊用劍夾著獻食物的人,劍尖一直挨著獻食者的身體,然後把食物遞給端的人送上去。公子光假裝腳有病,進入地下室。設諸把短劍放進魚肚子裡端了進來,他抽出劍來刺殺吳王僚,兩邊吳王親兵的劍同時交叉刺進了設諸的胸中,就這樣刺殺了吳王僚。接替的吳王闔廬封設諸的兒子做了卿。
讀解
這是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由產生弒君念頭,到刺殺成功,一切都發展得那么快,出人意料,乾淨利落,如同足球場上的單刀赴會。
在那個時代,弒君是目無王法的彌天大罪,後果自不必說。敢於產生這樣的念頭,可以說是膽大包天。不過,這在宮廷之中是家常便飯,政變隨時都可能發生,什麼王法不王法,規矩,禮儀等等,全是針對外人和百姓的,宮廷內部的皇親國戚,全不把它們放在眼裡,為了爭權奪利,什麼都可以做出來。宮廷之外的平民百姓把宮廷內的一切都看得那么神聖和神秘,其實遠不是如此。
設諸憑藉其勇猛刺殺了吳王僚,雖然他後來成了刀下鬼,但到底還是讓計謀成功了。之後坐上了王位的人,也會像前任一樣,做出對祖先、神明恭敬的樣子,照樣對百姓徵收賦稅、派遣勞役。權力的更迭,多數時候對平民百姓沒有什麼意義,百姓的生存狀況多半不會有多大改善,僅僅是宮廷內部一些人因此發達了,一些人因此遭殃了。
不過,有時候宮廷權力的更迭,也可能對歷史進程產生影響。比如,倘若荊柯刺秦成功了,歷史就將改寫。鴻門宴上,如果劉邦真被殺了,歷史將是另一種樣子。
歷史中充滿了各種偶然因素,很多偶然因素都可能改變歷史進程,甚至產生深遠影響。可以找到的例證太多了,它們表明,歷史發展並非直線式的,也並非每個歷史轉折都是必然的,可以預料的。
暗殺政敵本身是一種冒險,一場賭博,其中也充滿了偶然性,決定勝負往往在一剎那,在一些小小的細節之上。倘若設諸動作慢一點,公子光將是另一種下場;但他勝了,勝者為王,命運出現了轉折。
相關史實
專諸刺王僚
春秋吳王余昧死後,其子僚繼為吳王。然余昧長兄諸樊之子公子光卻大為不滿,於是處心積慮,網羅人才,謀刺王僚。適逢楚亡臣伍子胥奔吳,乃薦壯士專諸於公子光。公元前514年伍子胥為公子光謀劃,以嘗魚鮮為名請王僚赴宴,席間由專諸舉案獻魚,暗藏利劍於魚腹,近得王僚之身,突然從魚腹中抽劍刺之,王僚頓時身亡,專諸也被王僚的衛士剁成肉泥。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專諸刺王僚”和“魚腹藏劍“的故事。王僚死後,公子光即位,是為闔閭。闔閭是一位較有作為的君王,他任用賢能,振軍經武。使吳國進一步強大,“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躋身於霸國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