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
是由鞭毛蟲綱的鰓隱鞭蟲引起的一種寄生蟲性鰓病。蟲體柳葉形,扁平,前端較寬,後端較狹;從前端長出兩根不等長鞭毛,一根向前叫前鞭毛,另一根沿著體表向後組成波動膜,伸出體外為後鞭毛。蟲體中部有一圓形胞核,胞核前有一形狀和大小相似的動核。病症
病魚鰓部無明顯的病症,只是表現粘液較多。當鰓隱鞭蟲大量侵襲魚鰓時,能破壞鰓絲上皮和產生凝血酶,使鰓小片血管堵塞,粘液增多,嚴重時可出現呼吸困難,不攝食,離群獨游或靠近岸邊不面,體色暗黑,魚體消瘦,以致死亡。但要確診,還得藉助顯微境來檢查。離開組織的蟲體在玻璃片上不斷地扭動前進,波動膜的起伏擺動尤為明顯。固著在鰓組織上的蟲體不斷地擺動,寄生多時,在高倍顯微鏡的視野下能發現幾十個甚至上百個蟲體,即可診斷為此病。流行情況
鰓隱鞭蟲對寄主無嚴格的選擇性,池塘養殖魚類均能感染。但能引起魚生病和造成大量死亡的主要是草魚苗種,尤其在草魚苗階段飼養密度大、規格小、體質弱,容易發生此病。每年5~10月份流行。冬春季節,鰓隱鞭蟲往往從草魚鰓絲轉移到鰱、鱅鰓耙上寄生,但不能使鰱、鱅發病,因鰱、鱅魚有天然免疫力成為“保蟲寄主”。同時,大魚對此蟲也有抵抗力。防治方法
(1)魚种放養前用硫酸銅溶液洗浴20~30分鐘,藥液濃度是每立方米水中含藥8克。(2)每立方米池水用0.7克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全池遍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