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雲

鮮雲先生從八十年代後期專攻書法以來,書風經歷了三次變化。 鮮雲先生的書法兼善各體,篆、隸、魏、行、草都駕輕就熟,手到擒來。 鮮雲先生書法藝術日臻成熟,其自身修養也透出厚德載物的師者之風。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鮮雲,北京人,祖籍四川儀隴,生於1974年10月,當代著名青年書法家,號由臼軒、別號枕凡樓主。 鮮雲生於書香門第,幼承庭訓,從小就酷愛文學藝術,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師從李正、何大齊諸先生學習書法,刻苦努力寒暑不輟, 1988年獲北京市少年書法展一等獎,成人後一直從事書法教學工作。2006年加入北京市書法家協會,被多家院校聘為書法教師。
多年來,鮮雲在書法創作和書法教學工作兩個方面都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並且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作為書法家,鮮雲四體兼擅,而以行書最為突出。在當代書壇自成一家,在書界引起較大反響,
鮮雲先生從八十年代後期專攻書法以來,書風經歷了三次變化。他的前期書法以顏體為根基,以《元氏墓誌》為主要取法對象,筆畫圓勁,恣意縱橫,書風蒼潤峭拔;九十年代中期書法得漢隸篆籀筆意,以廟堂氣十足的,《乙瑛碑》為主要取法對象,書風以肉豐骨勁見長;近期書法則廣涉各體,兼融多家,孜孜以求於形成具有自己獨特面貌的書體和書風,表現出一位大書家的追求與神采。
鮮雲先生的書法兼善各體,篆、隸、魏、行、草都駕輕就熟,手到擒來。他的篆書遠取“二李”(李斯、李陽冰),近法鄧石如、趙之謙、吳昌碩,結體嚴謹而有新變,筆畫蒼老而不乏率真之氣。隸書得漢碑之精髓,又用心揣摩鄧石如、寧斧成,筆勢舒展,古韻盎然。魏書宗法《龍門二十品》、《張猛龍》諸碑,又深得趙之謙之趣,於沉雄朴茂之中透露出瀟灑飄逸,給人一種舉重若輕的美感。鮮雲先生寫得最好的當為行書。他在充分吸收古今書家長處的基礎上,反覆比較分析,辛勤探索嘗試,終於推出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具有鮮雲烙印的行草書法。
鮮雲行書的主要特點是:統攝蘇、黃、米、文徵明、祝枝山諸家之長,又自出機杼以彰顯自己面目,其結字緊峭與瀟灑互見,用筆中鋒與側鋒並施,既豐腴勁健又輕靈飄逸,於恣意揮灑中表現出質樸自然、從容超邁的審美情趣。鮮雲先生十分注重傳統,強調學書必須重法度、入精微,因此他二十餘年來臨碑讀帖不輟,他的書法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匠心創造,這與那些脫離書法傳統的所謂創新有著根本的區別。如果說脫離傳統的所謂創新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那么,鮮雲先生的書法創作則充盈著中國傳統的源頭活水,表現出根深葉茂的風采。

個人作品展

鮮雲先生書法藝術日臻成熟,其自身修養也透出厚德載物的師者之風。他時任中國新媒體書畫藝術研究會會長,一方面博覽群書,一方面親手輔導許多書畫愛好者,為培養書畫人才殫精竭慮,嘔心瀝血。

詞典解釋

鮮雲xiān yún
亦作“鱻雲”。輕雲
陸機 《悲哉行》:“和風飛清響,鮮雲垂薄陰。” 唐 虞世南 《奉和月夜觀星應令》:“薄霧銷輕縠,鮮雲卷夕鱗。” 明 吳承恩 《壽陳拙翁》:“桂室兮蘭戶,鱻雲流兮白鶴舉。” 清 黃景仁 《曉發牛渚磯》詩:“短帆拂曉春江上,鮮雲生纈波如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