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本書是由榮獲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的首位獲獎中國作家餘華所著,精選其5篇中短篇小說。這些作品所記錄下來的就是作者的另一條人生之路。與現實的人生之路不同的是,它有著還原的可能,而且準確無誤。雖然歲月的流逝會使它紙張泛黃字跡不清,然而每一次的重新出版都讓它煥然一新,重獲鮮明的形象。
這些小說反映了現代主義的多個側面,它們體現了深刻的人文關懷,並把這種有關人類生存狀態的關懷回歸到最基本最樸實的自然界。
本段目錄
自序
詹姆斯·喬伊斯基金會頒獎詞
一 鮮血梅花
二 古典愛情
三 往事與刑罰
四 此文獻給少女楊柳
五 祖先
編輯推薦
《鮮血梅花》是我文學經歷中異想天開的旅程,或者說我的敘述是在想像的催眠里前行,奇花異草歷歷在目,霞光和雲彩轉瞬即逝。於是這裡收錄的五篇作品仿佛夢遊一樣,所見所聞飄忽不定,人物命運也是來去無蹤。
——餘華
文摘
鮮血梅花
一代宗師阮進武死於兩名武林黑道人物之手,已是十五年前的依稀往事。在阮進武之子阮海闊五歲的記憶里,天空飄滿了血腥的樹葉。
阮進武之妻已經喪失了昔日的俏麗,白髮像雜草一樣在她的頭顱上茁壯成長。經過十五年的風吹雨打,手持一把天下無敵梅花劍的阮進武,飄蕩在武林中的威風如其妻子的俏麗一樣蕩然無存了。然而在當今一代叱吒江湖的少年英雄里,有關梅花劍的傳說卻經久不衰。
一旦梅花劍沾滿鮮血,只須輕輕一揮,鮮血便如梅花般飄離劍身。只留一滴永久盤踞劍上,狀若一朵袖珍梅花。梅花劍幾代相傳,傳至阮進武手中,已有七十九朵鮮血梅花。阮進武橫行江湖二十年,在劍上增添二十朵梅花。梅花劍一旦出鞘,血光四射。
阮進武在十五年前神秘死去,作為一個難解之謎,在他妻子心中一直盤踞至今。那一日的黑夜寂靜無聲,她在一片月光照耀下昏睡不醒,那時候她的丈夫在屋外的野草叢裡悄然死去了。在此後的日子裡,她將丈夫生前的仇敵在內心一一羅列出來,其結果卻是一片茫然。
在阮進武生前的最後一年裡,有幾個明亮的清晨,她推開屋門,看到了在陽光里閃爍的屍體。她全然不覺丈夫曾在深夜離床出屋與刺客舞劍爭生。事實上在那個時候,她已經隱約預感到丈夫躺在陽光下閃爍不止的情形。這情形在十五年前那個寧靜之晨栩栩如生地來到了。阮進武仰躺在那堆枯黃的野草叢裡,舒展的四肢暗示著某種無可奈何。他的雙眼生長出兩把黑柄的匕首。近旁一棵蕭條的樹木飄下的幾張樹葉,在他頭顱的兩側隨風波動,樹葉沾滿鮮血。後來,她看到兒子阮海闊撿起了那幾張樹葉。
點評鑑賞
余華的短篇小說,我獨喜歡《鮮血梅花》,或許是那些跳脫飄忽的文字,或許是那些荒涼不堪的故事。
在《鮮血梅花》與《古典愛情》兩篇文章中,余華罕有的採用了武俠小說和傳奇故事的形式,與那些冰冷的現實而言,多了一份迷幻的色彩。荒誕之中帶著悲涼,無稽之中蘊藏著宿命。
人物命運既飄忽不定,途中的人物也如雲影天光,恍然而來,恍然而去,卻都成為命運中的因果。
阮海闊在大地上遊蕩的時候,他們背負的是父親的仇恨,柳生在黃土上飄走的時候,他背負的是家族的榮耀。父親成為一種圖騰,已經超越了現實的記憶與邏輯,成為不得不踐行的使命,而道路一片迷離,寄根之處卻如浮萍早斷,於是他們不得不在四處漂泊。
每個人都行走於無意識之中,阮海闊在十字路口的選擇結果是否會通往相同的宿命,他第二次跨過的河流的彼岸是否仍是從前?道路、河流、人物的重複,余華熟練的使用著象徵物構建著人物命運的迷宮。每個人都迷失在其中,阮海闊只記得胭脂女和黑針大俠的囑託卻忘了母親的囑託,柳生記得小姐的柔情卻忘記了家族的使命。
人間的繁華和凋敗都在轉瞬間即至與被遺忘,如硬幣兩面翻轉,偶然和必然糾結難分,到結局才展現出荒誕與悖謬,阮海闊碰到胭脂女,碰到黑針大俠,與白雨瀟的擦身而過和重遇,與青雲道長的兩次對話,命運在不經意的背離之後卻歸向最後的終點,而這終點卻使背離顯得更加無稽,剩下巨大的嘲弄與無奈。如同在時間維度上的棋子,命運交錯前行,Life is shuffle,不是嗎?
柳生不經意的碰到小姐,到莫名其妙的失去與重遇,莫名其妙的饑荒,“好一場榮華富貴”,聚散皆不可理喻,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所以與其說命運的播弄,不如說是天行有常,從而映見人間的無常。
似乎中國文學的這種無常味特別重,從曹植到阮籍出於人事的朝不保夕、到諸葛亮的人事盡而天命不至,王朝的興替與輪迴碾碎不知多少人的雄心壯志,千秋功名如過眼煙雲,以至於中國人對時間和天命敬畏有加、感慨至深,人物的自主卻導向命運的身不由主,陳世驤說“更有一個外面命運的洪流不斷的推動著,在事件空間的流動中,一切是可憐的改變著,人的功名事業越偉大和堅實,……越是可恐怖和可憐憫的無常,在偉大的對照中,更顯得這些東西在剎那間的流失。”正是中國文學中的悲劇核心。
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中,第一即是無常,絕對的理性,以為命運的可掌控,卻構成無常的悲劇,人類的科學在人的命運方面依然是無能為力,這是基氏對於絕對理性科學的批判,還是對天命無常的敬畏?
余華冰涼而嗜血的筆調依然在《古典愛情》中寒光一現,飢餓的死屍和菜人與命運的無常交織出虛無的圖景,透露出不存在的真相。
莊子說;以指之喻指之非指,不如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以馬喻馬之非馬,不如以非馬喻馬之非馬。那么以有常來曉諭無常,不如用無常來曉諭無常了,誰又能夠抵抗無常?
媒體推薦
書評
《鮮血梅花》是我文學經歷中異想天開的旅程,或者說我的敘述是想像的催眠里前行,奇花異草歷歷在目,霞光和雲彩轉瞬即逝。於是這裡收錄的五篇作品仿佛夢遊一樣,所見所聞飄忽不定,人物命運也是來去無蹤。
——作者
餘華,我們很高興地通知您,您已成為由詹姆斯·喬伊斯基金會榮譽授予,由澳大利亞與愛爾蘭共同舉辦的懸念句子文學獎的首位獲獎中國作家。
您的中篇和短篇小說反映了現代主義的多個側面,體現了深刻的人文關懷,並把這種有關人類生存狀態的關懷回歸到最基本最樸實的自然界,正是這種特質把您的作品與詹姆斯·喬伊斯以及賽繆爾等西方先鋒文學作家的作品聯繫起來……
——詹姆斯·喬伊斯基金會
作者簡介
餘華,1960年4月3日出生,浙江海鹽人。
在文革中讀完國小和中學,此後從事過五年牙醫。1983年開始寫作,至今已出版長篇小說3卷、中短篇小說集6卷、隨筆集3卷。其中《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有影響的十部作品”。其作品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義大利文、荷蘭文、挪威文、韓文和日文等國外出版。曾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1998年)、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2002年)、美國巴恩斯-諾貝爾新發現圖書獎(2004年)、法國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2004年)。
序言
這是我從1986年到1998年的寫作旅程,十多年的漫漫長夜和那些晴朗或者陰沉的白晝過去之後,歲月留下了什麼?我感到自己的記憶只能點點滴滴地出現,而且轉瞬即逝。回首往事有時就像是翻閱陳舊的日曆,昔日曾經出現過的歡樂和痛苦的時光成為了同樣的顏色,在泛黃的紙上字跡都是一樣的暗淡,使人難以區分。這似乎就是人生之路,經歷總是比回憶鮮明有力。回憶在歲月消失後出現,如同一根稻草漂浮到溺水者眼前,自我的拯救僅僅只是象徵。同樣的道理,回憶無法還原過去的生活,它只是偶然提醒我們:過去曾經擁有過什麼?而且這樣的提醒時常以篡改為榮,不過人們也需要偷梁換柱的回憶來滿足內心的虛榮,使過去的人生變得豐富和飽滿。我的經驗是寫作可以不斷地去喚醒記憶,我相信這樣的記憶不僅僅屬於我個人,這可能是一個時代的形象,或者說是一個世界在某一個人心靈深處的烙印,那是無法癒合的疤痕。我的寫作喚醒了我記憶中無數的欲望,這樣的欲望在我過去生活里曾經有過或者根本沒有,曾經實現過或者根本無法實現。我的寫作使它們聚集到了一起,在虛構的現實里成為合法。十多年之後,我發現自己的寫作已經建立了現實經歷之外的一條人生道路,它和我現實的人生之路同時出發,並肩而行,有時交叉到了一起,有時又天各一方。因此,我現在越來越相信這樣的話——寫作有益於身心健康,因為我感到自己的人生正在完整起來。寫作使我擁有了兩個人生,現實的和虛構的,它們的關係就像是健康和疾病,當一個強大起來時,另一個必然會衰落下去。於是,當我現實的人生越來越貧乏之時,我虛構的人生已經異常豐富了。
這些中短篇小說選集所記錄下來的,就是我的另一條人生之路。與現實的人生之路不同的是,它有著還原的可能,而且準確無誤。雖然歲月的流逝會使它紙張泛黃字跡不清,然而每一次的重新出版都讓它煥然一新,重獲鮮明的形象。這就是我為什麼如此熱愛寫作的理由。
——餘華 1999年4月7日
余華作品集
余華是中國大陸先鋒派小說的代表人物,其作品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義大利文、荷蘭文、挪威文、韓文和日文等在國外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