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名稱】鮮于樞行書晚秋雜興詩帖
【類別】中國書法
【書體】行書
【年代】元代
【作者】鮮于樞
【規格】全幅縱33.6cm,橫(圖1)40.6cm,(圖2)41.8cm。
【收藏】北京首都博物館
作品釋文
釋文: 次韻仇仁父《晚秋雜興》,樞拜呈。薄宦常為客,虛名不救貧。又看新過雁,仍是未歸人。茅屋空誰補?柴車晚自巾。青雲有知己,潦倒若為親。沉靜莓苔合,門閒落葉深。炎方秋尚暑,水國盡多陰。寓意時觀畫,怡情偶聽琴。起予賴詩友,為爾動微吟。身共賓鴻遠,心同野鶴孤。謀生知我拙,學稼任兄愚。北望空思汴,南遊未厭吳。年須問藜藿,興不在蒪鱸。
作品鑑賞
本幅首署:“次韻仇仁父《晚秋雜興》,樞拜呈。”藏印有“長垣王氏珍玩”、“宋犖審定”。《石渠寶笈初編》卷一О著錄。這是鮮于樞為和仇遠詩而作並書的三首五言律詩,17行,詩中充滿濃郁的思鄉之情。從“北望空思汴,南遊未厭吳”一句可知作者此時正身處江浙一帶。此帖書法俊爽勁健,略顯蒼疏,是鮮氏中晚年眾多作品中較具代表性的一件。
作者簡介
鮮于樞(1254年-1322年),字伯機,號困學山民,寄直老人,大都(今北京)人,一說漁陽(今北京薊縣)人,先後寓居揚州、杭州,曾任浙東都省史掾。公元1302年(大德六年)任太常典薄。早歲學書,未能如古人,偶於野中見二人輓車淖泥中,頓有所悟。他與趙孟頫齊名,同被譽為元代書壇“巨擘”,並稱“二妙”,但其影響略遜於趙孟頫。鮮于樞兼長楷書、行、草書,尤以草書為最。其書多用中鋒回腕,筆墨淋淳酣暢,氣勢雄偉跌宕,酒酣作字奇態橫生。他的功力很紮實,懸腕作字,筆力遒健,同時代的袁褒說:“困學老人善回腕,故其書圓勁,或者議其多用唐法,然與伯機相識凡十五,六年間,見其書日異,勝人間俗書也。”(《書林藻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