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鮑皋(1708—1765) ,清朝江蘇鎮江丹徒人,字步江,號海門。國子生。乾隆初,舉博學鴻詞,不就。壯歲游姑蘇、武林,客淮揚間,晚年頹放。善畫,尤以詩賦名。沈德潛嘗稱其與余京、張曾為“京口三詩人”。他自幼聰明,家貧,向人借書閱讀,熟記胸中,13歲在采石磯太白樓上題詞,見到的人都驚讚其才。清康熙年間,鎮江詩壇由章性良主持,提倡宋詩。余京(1564-1739)回響沈德潛的主張,首倡唐音。康熙末年鮑皋與張曾繼起,宗唐的詩風大盛,沈德潛稱他們為“京口三逸”。鮑皋年輕時曾在揚州,得到鹽運使尹會一之助。雍正時尹薦舉鮑皋,鮑辭疾不赴。 王豫評三詩人,認為余京以格法勝、張曾以情致勝、鮑皋以才氣勝。鎮江後輩詩人都受到他的影響。
鮑皋一生沉溺於詩,不事科舉。其妻陳蕊珠(1714-1778)、子之鐘(1740-1802)、三個女兒之蘭(1751-1812)、之蕙(1757-1810)、之芬(1761-1808)都能詩,可稱一門風雅。鮑皋著有《海門初集》、《二集》、《三集》各19卷,又《海門集》、《京口文獻錄》、《筆耕錄》、《十美詩》等。今僅存《初集》;鮑之鐘著《論山詩選》;陳蕊珠與三女有《課選樓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