魴形四須䰾

魴形四須䰾

魴形四須䰾,學名:Barbodes rhomboides (Wu et Lin, 1977) ,又稱為草鯪,為鯉科四須䰾屬的一種魚類。分布於元江水系,體形似魴。口亞下位,呈深弧形。須2對,其長度均長於眼徑。背鰭最末根不分枝鰭條強壯,具鋸齒。腹鰭基部起點位於背鰭起點之前,尾鰭深分叉,側線在中央略下彎。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魴形四須䰾魴形四須䰾
背鰭條4,8;胸鰭條1,14~15;腹鰭條1,8;臀鰭條3,5。鰓耙11~14。下咽齒3行,2.3.5一5.3.2。側線鱗39[(7~8)/(3~4~V)43,背鰭前鱗15~18;圍尾柄鱗16~18。

標準長為體高的2.7~3.5(x±s=3.0±0.32)倍,為頭長的3.9~4.9(4.3±0.36)倍,為尾柄長的4.3~4.9(4.6±0.21)倍,為尾柄高的7.7~9.0(8.3±0.41)倍。頭長為吻長的2.8~3.3(3.0±0.14)倍,為眼徑的3.2~4.6(3.9±0.42)倍,為眼間距的2.3~3.0(2.7±0.29)倍。

體較高而側扁,背腹部輪廓線都成弧形,背鰭之前的背部狹窄,腹部圓平。頭中等大,側扁.吻鈍,向前突出,吻長比眼後頭長為短,吻皮止於上唇基部,在前眶骨前緣有一溝裂斜向口角.口亞下位,呈馬蹄形.唇簡單,上下唇在口角相連,並緊包著上下頜之外,上頜比下頜長.唇後溝向前直伸,至頤部中斷,其間距約等於眼徑的1/2。鬚髮達,2對,吻須比頜須稍為細短,後伸到達眼中部或更後些,頜須後伸到達或超過前鰓蓋骨後緣.眼位於頭側的前上方,眼間寬而稍隆起.膜在前鰓蓋骨後緣下方與鰓峽相連,其間距等於或小於眼徑的1/3。鰓耙短而稀.下咽告側扁,齒冠成斜面,頂端尖而彎,主行腹面第二和第三枚齒最大,第一枚齒最小。

背鰭外緣內凹,起點距尾鰭基約等於距眼的中點,其末根不分枝鰭條粗硬,後緣有鋸齒,其長比頭長為大(大魚)或為小(小魚).胸鰭末端尖,其長大於(大魚)或小於(小魚)頭長,後伸不達腹鰭起點,其間距約為1~3個鱗片.腹鰭稍短於胸鰭,起點在背鰭起點垂直線之前,相距2~3個鱗片,後仰不達肛門.臀鰭外緣微凹,起點距尾鰭基約等於距腹鰭起點,後伸不達尾鰭基.尾鰭分叉,最長鰭條為最短鰭條的2倍強。

中等大,胸部鱗較小,腹鰭基底有一長形腋鱗,臀鰭及背鰭基部有鱗鞘.側線.完全,向後平直伸至尾鰭基中點.腹膜黑色.鰾2室,前室小,後室大,約為前室的1.4~1.7倍。腸長,約為標準長的3倍。

背側有黑,腹側較淺,尾鰭基中央有一黑斑,尾鰭外側鰭條較黑。

生長環境

魴形四須䰾魴形四須䰾
生活於江河幹流及支流緩流河段。肉質細嫩,是產區的主要經濟魚類之一。其資源量已趨枯竭。

分布範圍

分布於元江水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