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西村[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方下鎮魯西村]

魯西村[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方下鎮魯西村]

魯西村隸屬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方下鎮,距萊城西15公里,方下鎮政府西南,是萊蕪市的第二大行政村。常住人口近4000人,是一個富裕文明的大村。魯西村坐落於汶水之濱,從上游的嘶馬河或從下游的馬家廟村看魯西,村子就像在大江里航行的一艘船。

概述

萊城區方下鎮魯西村於萊城西15公里,方下鎮政府西南,是萊蕪市的第二大行政村。常住人口近4000人,是一個富裕文明的大村。魯西村坐落於汶水之濱,從上游的嘶馬河或從下游的馬家廟村看魯西,村子就像在大江里航行的一艘船。

村名由來

地名資料中有如下記載:“據村西閣廟碑記載,建村於北宋,據《太平寰宇記》載,宋為萊蕪監十八冶之一。因址在煉鐵爐以西,曾名爐西,後諧音成魯西。村旁有宋代冶鐵遺址,出土有鐵器,瓷器等文物。”

資料說的萊蕪監“十八冶”中的魯西冶(位於方下鎮魯西村東南、汶河北岸)、汶北冶(位於方下鎮冶河村東南,南臨汶河)與大莊相鄰並呈三角形分布,中間只有一條汶河相隔,往來方便。早期在選擇冶煉位置時,運輸是否方便是關鍵因素,魯西村地處河濱決定了它成為重要的冶煉中心。隨著冶煉和運輸業的發展,魯西不再是冶煉中心,但魯西的名氣卻越來越大了。

歷史風物

古老的魯西官道,從新泰經過祥溝村,跨過汶河來到魯西村,從魯西村向東通往古萊蕪縣城,向西通往泰安,向西再轉向北通往章丘。

由於地處交通要道,這裡形成了一個大的集鎮,富商雲集。“魯西有錢,富半萊蕪”,這句話道出了魯西當年的富庶。為防亂世遭劫,保家護民,清鹹豐年間,魯西寨主張奠基主持修建了魯西村寨,村里人多稱為“圍子牆”。

村民說魯西村寨建築非常宏偉,圍牆上三匹馬能並行,所以至今村民回憶起往昔,仍以村寨的幾個門來定位。

從祥溝村方向過來,跨過汶河,來到魯西村南,經村寨南門進入魯西村。從南門往北百米遠,便來到村中的重要道路——— 青龍街。

青龍街東西走向,舊時街兩邊槐樹林立,街上鋪滿了青石板。村民說,當年路兩側的槐樹都有一人抱粗,最粗的要三個人才能抱過來,大部分在大煉鋼鐵時期被砍伐。夏天,槐樹把整條街都遮住了,形成一條青色的林蔭道;青石板鱗次櫛比排列,從遠處看去,如龍鱗一樣,所以這條街被形象地稱為“青龍街”。

魯西村位於交通要道上,逐漸成了一個集貿中心,這就是明代就有記載的魯西集。明《嘉靖萊蕪縣誌》載:“魯西集,縣西三十里,斗秤二十七名,四九日。”清光緒《萊蕪鄉土志》載:“魯西鎮,城西三十里”,魯西為當時六大市鎮之一。魯西集主要集中在青龍街上,青龍街如今看起來也不算窄,當年這樣的寬度更是非同尋常的。

舊時的青龍街兩側可謂店鋪林立,商賈雲集。錢莊、油坊、酒莊、布店、藥店、醬園一應俱全。著名的字號如順泰恆、義勝永等,人們至今記憶猶新。三合酒店以釀酒為業,生意興隆;劉家的玉聚恆、玉盛恆糕點,名氣在外。有民謠說:“‘玉盛恆’自覺資本不少,算起來不值三角兩毛,張勝雲戴著金殼手錶,還不如亓琅軒一趟青島……”據說亓琅軒一趟青島的花費,是幾十畝地的產出。

村民亓家鐸說,萊蕪當年的錢莊有30多家,魯西就占10家,足見當年魯西商貿的發達。“開了城(古萊蕪縣城)西門,魯西是第一家”,這句話也道出了當年魯西的重要性。

青龍街東首,寨東門附近,有一座玉皇廟,玉皇廟建築宏偉,是周圍房梁最高的建築,村民多稱之為“大殿”。走進玉皇廟院內,看到玉皇廟的建築別有風格,大殿除了四梁八柱的基本特點外,內部有磚壘的墩柱,直接頂到房樑上,而房梁的樑柱最粗的一根直徑足有一米半。(這是什麼木料呢?村里老百姓都說,這是酸棗木。相傳當年在建玉皇廟時,由於廟的規模大,不能用一般的木料,而當時又沒有合適的木料,正當大家都在發愁時,第二天從汶河上順水漂過來兩根粗壯的木頭,正是用這兩根木頭,才建成了大殿。)當然無論是酸棗木的說法還是漂來木頭建大殿的說法,都說明了大殿的建築規模巨大,不一般。玉皇廟的前牆有小篆書“風調”、“雨順”,後牆刻有“國泰”、“民安”的字樣。

玉皇廟東南側原有一戲樓,村中建有戲樓,這顯示出魯西人的風雅。樓北為兩米多高的石砌戲台,十分雅致。樓上高懸“響遏行雲”大匾,上下台口左右分懸“水月”、“鏡花”小匾,足見魯西的人文風氣之盛。

由於戲樓所處的位置在汶河邊,村民說,村寨圍牆首尾翹起,村寨像一巨型龍舟,而戲樓高聳,恰似桅桿。

東門和西門之間的道路就是青龍街,如今的街上還透出當年的影子。街東側還有一座文成書局,曾是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共萊蕪縣委的秘密聯絡點,為中共萊蕪縣委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沿著青龍街往西走,街西首距離西門200米處,有一座古老寺廟——— 天齊廟。天齊指的是什麼,為什麼會在這裡建一座天齊廟?

《舊唐書·禮儀志》載:“玄宗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因而後世稱東嶽為天齊,在各地為泰山神修的廟稱天齊廟。天齊廟會,於農曆三月二十八日祭祀東嶽大帝,四月二十八日祭祀碧霞元君。天齊廟由正殿、兩廡及其它建築組成,形成深院。古雅精緻、青瓦灰壁,更顯肅嚴。院內有古柏一株,鐵乾龍枝,人稱“龍爪柏”,更增添了廟的韻味。天齊廟始建無考,此廟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修。天齊廟在泰安肥城有一座,同為泰山腳下,魯西修建天齊廟,也體現著其歷史地位。

魯西村東西向的青龍街是最繁盛的路,所以東門和西門最熱鬧,北門主要起防禦作用。

人才輩出

魯西出人才,最著名的是百姓熟知的“劉老實”。

“劉老實”真名劉國英,萊城區方下鎮魯西村人,康熙庚辰(1700年)進士,初任江西泰和縣知縣。六年後入京,授吏部文選主事,遷考功司員外郎,補驗封司郎中。時樂亭大飢,國英奉命賑濟。有告國英受賄,皇帝明察,謂廷臣曰:“若國英者,可謂老實居官矣!”故當時有“劉老實”之稱,謂天語也。

但在民間“劉老實”的來歷還有一個故事。相傳劉國英清末於朝廷侍駕,一天傍晚陪皇帝出行,皇帝讓其在外等候而將其忘記,次日清晨發現劉在門外冒雪站了一夜,皇帝又驚又喜,說:“你可真是個劉老實!”劉忙謝主隆恩。從此劉國英“劉老實”的名號便傳開了。

近現代更是人才輩出:

一、烈士英名錄
張京文 陳莪生 孟繼存 亓恆太 房錫武 張有起 張振啟 高占偉
高太奎 張京明 張培訓 張西逢 孫繼冉 亓象文 陳際雲 張西壁
王樹榆 張家貞 郭方春 張 英 常振永 亓逢山 張鵬苓 房萬德
房錫同 盧燦比 張西海 孟繼貞 亓盛元 房錫桂 張京恆 孫繼學
二、歷任村支書
1945年  陳金濤
1947年   東村趙政第 中村張登江 西村徐志才
1958年-1959年  趙正第
1959年-1967年  張明海
1971年-1973年  張明海
1973年-1987年  孟繼祥
1987車-1996年  亓保成
1996年-1999年  亓加振
1999年- 2008年 張慶功

2008年- 高太柱
三、歷任村主任
1986年12月-1995年12月  張榮西
1995年12月-1998年12月  張慶功
1998年12月-2001年12月  陳立生
2001年12月- 2008年12月 張慶功

2008年12月- 高太柱
四、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劉眾前 曾為山東省副省長
亓象岑 曾為山東省糧食廳廳長
白修成 曾為廣東省委組織部部長
王汝林 曾為軍事學院少將
張西鐸 曾為福州軍區某部軍政委
張淦臣 曾為濟南軍區裝甲兵政治部主任
亓金秀 曾為北京軍區某部師政委
徐克寧 曾為化工部建設司司長
陳 俠 曾為杭州市委書記
房逢玉 曾任萊蕪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李愛民 曾為山東省婦聯王任
亓漢三 曾為宜昌市委書記
李漢英 曾為濟南鐵路局公安局局長
李愛源 曾為南京軍區外國語學院正高級教授(軍級)
張寶蘭 曾為杭州市麗水地區婦聯王任
張鈴玉 曾為泰安地區婦聯主任
呂樹畢 曾為大連市旅順區委常委、公安局長
張魯堂 曾為山東省化工廳基建處主任
徐勤富 曾為濟南軍區某部團政委
王京珠 曾為格爾術氣象局局長
王子元 曾為開封法院副院長
張同太 武漢軍區二十五師通訊科科長
亓 群 現任中共萊蕪市委、萊蕪市人民政府信訪局局長
張同禎 現任九三學社萊蕪支社主委 
白 濤 廣東省外貿開發公司某科科長
張加慶 現任萊蕪石油分公司助理調研員
亓眾現 任萊蕪石油分公司副總經理
張玉珍 浙江省警察學校黨委書記
張水平 深圳桑達公司總裁
亓汝言 曾為泰安交通銀行行長
劉樹亭 曾為省政府法治局副局長
劉向群 曾為省立第二醫院副院長
張寶才 曾為萊鋼集團動力部部長
亓慎言 曾為泰安市教委副書記
徐希民 現為中國農業銀行萊蕪分行副行長
亓安之 原萊蕪市人大辦公室主任,已退休
張同振 萊蕪興華中醫研究所所長,主任醫師
張同泰 萊蕪煤機廠副廠長
五、副高級及其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亓秉峰 美籍華人歷史學博士
亓家忠 中科院鋼鐵研究所教授
白鳳蓮 中科院化學研究所教授
高占逢 西安軍事學院教授
劉又利 山東大學博士
亓景明 萊蕪市委黨校副教授
張同岳 中國建設銀行山東分行萊蕪支行經濟師
亓子蘭 曾為萊蕪廣播電視局主任編輯
房麥宗 中學高級教師
陳月華 中學高級教師
房西平 中學高級教師 已退
亓子成 中學高級教師 已退
亓 凱 萊蕪市職業中專高級教師
亓平言 清華大學高級工程師

文化生活

魯西劇團,是方下鎮歷史悠久,規模最大的一個業餘文藝組織。早在解放以前,以張西甲、張淑玉等為首的幾個人,每逢冬春農閒時節,就自動組織起來唱萊蕪梆子,後來由於魯西村常雇京劇班子(牛魁武班)唱大戲,很多人把興趣轉移到京劇上。建國後,各地民眾掀起了文藝宣傳活動的高潮,魯西村民也不例外,由於沒有專業演員,大家湊錢從口鎮請來了京劇老演員韓吉祥。後劉玉樹、張同心等主唱,村里在1950年排了三場戲,一炮打響,從此魯西劇團享譽四鄰八鄉。上世紀六十年代,縣裡每次舉辦文藝匯演,魯西京劇團都參加,且每次都能得一等獎。

改革開放後,魯西劇團一直光彩不斷,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意識的轉變,很多地方的劇團逐漸銷聲匿跡了,但直到今天,魯西劇團仍然活躍鄉里。今天的魯西劇團是以白建雲、馮德勝、孟廣平、房逢曉等一批京劇票友為核心的業餘京劇團體。他們在工作或農忙閒暇之餘,自娛自樂,充實生活,並且還到市里去演出並拿到不錯的名次。

教育為本

現有魯西中學和魯西國小。

魯西鎮初級國小,始建於公元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是萊蕪第一所初等國小,也是方下鎮最早的一處官辦學校。1898年,清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正式宣布變法維新,認為變法必須從興辦學校、培養人才入手。變法內容的重要一條就是改革政治教育制度。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慈禧下令,從明年開始停止科舉考試,各府及直屬改設中學堂,城鄉設蒙養學堂。
魯西村張嘉林等進步人士,最早接受了新的教育思想,熟心興學,倡導文明。魯西鎮初級國小即是在這種背景下創辦起來的。張嘉林是魯西鎮初級國小的創建人(當時稱學董),是該校的負責人。學校成立後,第一任教師是李文環(秀才),學生初招一班,30人左右。後陸續增加課程設定,有修身、國文、算術、練字,高年級(四、五年級)有作文和史地。直到民國十年(1921年)因兵匪戰亂停辦。兩年之後,又有熱心教育之士,先後兩次辦起義務國小,曾發展到五個年級三個班,進行複式教學。其中有女生一個班。教師有李力修、田莘甫、張西祿等人。
校址在原官房。辦學經費主要有魯西鎮麻行、牙行供給。

經濟生活

在魯西村,現在已有大小門店200多家。魯西村村民大部分在農業園區的企業上班,魯西村農業園區的新晨明食品有限公司里,這些工人與城裡的工人不同的是,沒有年齡和學歷限制。工資每月1000多元。

從2001年開始,魯西村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積極發展民營企業,園區規模不斷擴大。先後引進、發展11家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和恆溫庫入駐園區,其中,新晨明食品有限公司固定資產達2000多萬元,年創外匯500多萬美元,安排剩餘勞動力200多人,成為園區的龍頭企業。

目前全村共有溫室大棚150多個,生薑、大蒜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800多畝,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被萊城區列為農業重點園區,年產值一億多元,年創利稅200萬元以上,安排剩餘勞力400餘人,每人年收入在8000多元以上。

為了讓村民喝上安全的飲用水,村里先後投資100萬元在牛泉鎮鹿毛埠村南打深水井一眼,鋪設管道5公里。從2004年開始,村里投資100多萬元,修了11華里的水泥路。2007年,村里又投資70多萬元修建了全長15000米的中心街道,投資30萬元修建了泉東大橋,改善了多年交通不便的條件。09年,村里打算總投資150萬元,在中心街道搞綠化和石砌3000多米的排水溝,投資80萬元修建村內道路4公里,並實行舊村改造,爭取蓋上高標準的居民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