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瑞[魯迅母親]

魯瑞[魯迅母親]
魯瑞[魯迅母親]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魯迅的母親魯瑞(1858——1943),紹興鄉下安橋頭人。 她沒有正式上過學,幼小時,塾師給她的兄弟上課,她只能站在門外偷聽。不久,連這個權利也被剝奪了。她就自己找些書看,遇到不認識的字,問問別人,終於以自修獲得看書的能力。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她最初讀的是彈詞之類,隨後看的是小說,魯瑞書看得很多也很快。每隔一段時間,她就會說:“老大(指魯迅),我沒有書看哉!”魯迅後來曾說,因為母親要看書,他必須到處蒐集小說,而且老人家記憶力特彆強,改頭換面,內容千篇一律的東西,經她一看就發現了。“這和那本書上的故事是一樣的。”——這雖然使魯迅在找書上費了不少心力,卻也使他清楚了許多書的來源。這對魯迅後來編著《中國小說史略》、《小說舊聞鈔》、《唐宋傳奇集》、《古小說鉤沉》等書不無幫助。

人物履歷

魯瑞的祖父、父親當過京官,在偏僻的安橋頭可謂是大戶人家了。她從小接受傳統的親職教育,不僅孝順父母、公婆,相夫教子,盡心盡職,而且待人和藹、寬仁而富於同情心。她時常把自己不多的零用錢,送給急需的人。家裡人有時對傭人說話不和氣,她總是說:“不要大聲小氣說他們,即使他們做錯了,可以同他講么!……”她還給僱工王鶴照做鞋、襪、衣服。2013年紹興魯迅故居內,還陳列著她做針線活用的工具,和親手為王鶴照縫製的一隻襪船。 魯瑞還熱心教王鶴照識字,並說:“我就苦得不會寫,你學起來,可以記記賬。”

魯瑞樂觀、開朗。有時,媳婦們因生氣不吃飯時,她便說:“你們每逢生氣的時候,便不吃飯了,這怎么行呢?這時候正需要多吃飯才好呢,我從前和你們爺爺吵架,便要多吃兩碗,這樣才有氣力說話呀。”用周作人的話來說:“這雖然一半是戲言,卻也不難看出她強健性格的一斑。”

魯瑞也是個思想開明,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人。清末天足運動興起,她就放了腳。本家中有人揚言:“某人放了大腳,要去嫁給外國鬼子了。”她聽到這話,不屑置辯:“可不是么,那倒真是很難說的呀。”1902年,魯迅在日本給母親寫信,要她放足、剪髮,她回信說:“老大,我年紀已大,頭髮以後剪,足已放了。”後來魯瑞又剪了頭髮。紹興光復後,她還勸有的男人把辮子剪掉。在她七十多歲時,看到青年人織毛衣,她也要學,做得不好就拆掉重織,一次又一次,日日夜夜,坐下就拿著織針,終於,連複雜的花紋都給織出來了,衣服也編成功了。魯迅看了也佩服地說:“我的母親如果年輕二三十歲,也許要成為女英雄呢!……”

人物性格

魯瑞性格堅韌剛強。她經歷了中年喪夫,晚年喪子等一個個的巨大打擊,但她仍能泰然處之,沉著應付。自丈夫周伯宜死後,她就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擔。雖家庭破落,生活貧困,但她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仍一心要把三個兒子培養成才。所以,當魯迅提出求學要求時,她頂住來自各方面的非議,變賣首飾,送魯迅去南京的洋務學堂讀書,以後又讓魯迅東渡日本去留學,接著魯迅的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也一一走出了家門。

1936年,她接到同鄉宋紫佩送去的魯迅病逝的電報,雖悲痛萬分,但很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只是顏色陰沉,待送走宋紫佩後便嚎啕大哭,說:“我不能累宋先生難受。”事後,她廣集兒子死後的一切記載,當看到各方面人士對於兒子普遍的悼念,真誠的愛戴,她自慰自解地說:“還好,這樣子,兒子死得不太冤枉。”

總結

總之,魯瑞是一個慈祥、樂觀、開明和堅強的人,是一個偉大的女性。這影響了魯迅兄弟三人。我們不難發現魯迅和他的母親在性格上有著相似的一面。在魯瑞的培養和影響下,周家出了被稱為“中華民族之魂”的魯迅,也出了被史學家稱為中國現代史上的“周氏三傑”。她不愧為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值得後人敬佩和紀念。

魯瑞的子孫後代

魯瑞共養育了三個兒子,即中國現當代史上著名的周家三兄弟:周樹人(魯迅)、周作人、周建人。三個兒子後人眾多:周樹人一房有子周海嬰及其子女周令飛、周亦斐、周令一、周寧;周作人一房有子周豐一,女周靜子、周若子;周建人一房有子周豐二、周豐三、有女周鞠子、周曄,周瑾,周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