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全稱為(KatholiekeUniversiteitLeuven-KUL),建立於1425年,位於比利市首都布魯塞爾東面25公里魯汶市。魯汶大學比利時最大的大學,也是歐洲著名大學之一。1425年由教皇馬丁五世下令建立,是現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大學,同時也是“低地國家”最古老大學,也是比利時第一流的綜合性大學,在歐洲排行第六位,名列世界100個著名大學之中。
由於語言方面的原因,1970年魯汶大學一分為二,法語教學部分全部搬入布魯塞爾東南約25公里處的奧丁尼Ottignies-Louvainla-Neuve、即新魯汶市,學校定名為法語魯汶天主教大學。留在佛拉芒語(荷蘭語)區魯汶市學校即為荷蘭語天主教魯汶大學(老魯汶大學)。老魯汶大學現有學生26,000多名,4600多名名教授和研究員、2500名管理人員和技術員工、7000多名醫學院的醫務人員。295個科研組織,每個平均擁有大約300,000EUR的研究基金,每年約2012種科技出版物,一個中心圖書館和23個分館,42,000,000卷藏書,訂閱了14,500種各種雜誌。
發展歷史
初創時期
1425年是教會禧年,在第四代布拉班特公爵約翰的提議下,羅馬教皇馬丁五世於12月9日詔令建立魯汶天主教大學。魯汶大學初創時期教授主要來自巴黎大學、科隆大學和維也納大學,並設有文學院、法律學院和醫學院。1432年,增設神學院。後來規模逐漸擴大,學術聲望也明顯提高。許多著名學者也來此執教。
文藝復興時期
16世紀大人文學者伊拉斯謨在魯汶大學執教,並於1517年創建了三語言學院,研究希伯來文、拉丁文與希臘文,使魯汶大學成為當時歐洲人文主義研究的中心。富有改革精神的教
皇艾德里安六世也曾是魯汶的教授。哲學家利普修斯也曾在這裡執教過很多年。魯汶大學的科學傳統源於數學家弗里西斯,他培養了很多科學家,如地圖學者墨卡托,他的繪製地圖方法至今仍在使用;植物學家多多恩斯和現代解剖學之父維薩留斯也在魯汶學習或執教過。
魯汶大學初建時,適逢比利時地區經濟崛起,大學發展迅速。但隨後比利時先後經歷西班牙帝國、奧地利、法蘭西帝國、荷蘭王國的統治。在西班牙統治時期,在今荷蘭南部和比利時佛拉芒地區爆發了尼德蘭宗教戰爭,魯汶大學因戰火遭到嚴重破壞。奧地利統治時期,教育體制受奧地利的深刻影響,體制較為僵硬。在法蘭西帝國統治時期,魯汶大學曾一度被迫關閉。
比利時獨立時期
19世紀初,經歷獨立戰爭,比利時從荷蘭王國獨立,成立比利時王國。1835年,九位有崇高威望的天主教紅衣大主教主持恢復了魯汶天主教大學。
兩次世界大戰時期
由於比利時王國地處西歐心臟地帶,歷代均為交通要衝和兵家必爭之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比利時都未能倖免,被德國二度占領,魯汶大學亦經歷浩劫,其中著名的圖書館兩次被焚為灰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得以重建。1797年,魯汶天主教大學被法國政府關閉,直到1834年才恢復教學。進入現代以來,由於比利時處於德法之間,使得魯汶大學飽受戰爭之苦。1914年,大禮堂和圖書館被德國人燒毀,三十萬冊書籍化為灰燼。戰後在美國和國際組織資助下,重建了圖書館。不幸的是,二戰中圖書館再次被焚。九十萬卷書只剩下一萬五千卷,整個學校受到極大破壞。二戰以後才又重新恢復,學生人數逐年增加。
近當代
1968年代開始學校再次受到政治影響,說荷蘭語的教授和學生要求將說法語的人士趕出學校,兩方發生嚴重衝突。當時的比利時首相范登·博埃南不同意學校分裂,結果比利時政府中有八位弗拉芒族的大臣自主離職,導致內閣空虛;范登·博埃南無力支撐局面,不得不宣布辭職。新大選之後,比利時政府最終作出裁決:天主教魯汶大學一分為二。1970年,魯汶天主教大學正式分裂成兩所大學:荷語魯汶天主教大學與法語魯汶天主教大學。前者留在原址,後者絕大部分系遷往新建的魯汶,醫學院遷往布魯塞爾附近。
院系設定
神學院(FacultyofTheology)、教會法規學院(FacultyofCanonLaw)、高等哲學研究所(荷蘭語縮寫:HIW,哲學院,InstituteofPhilosophy)、法學院(FacultyofLaw)、經濟學院(FacultyofEconomicsandAppliedEconomics)、社會科學院(FacultyofSocialSciences)、文學院(FacultyofArts)、心理學與教育學學院(FacultyofPsychologyandEducationalSciences)、科學院(FacultyofScience)、工程學院(FacultyofEngineering)、生物工程學院(FacultyofBioscienceEngineering)、醫學院(FacultyofMedicine)、藥學院(FacultyofPharmaceuticalSciences)、運動機能學院(FacultyofKinesiologyandRehabilitationSciences)
校園環境
在悠久的歷史和優美的環境中,天主教魯汶大學的各個學院分布於魯汶市中。沒有統一的教學區或學生宿舍區,整個大學掩映在美麗的魯汶市中。
校產中有聯合國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一處,名為GrootBegijnhof,範圍包括哥德式教堂一座和周圍保存完好的歐洲中世紀住宅區。GrootBegijnhof的發端可追溯到公元1305年,“Begijinhof”英文即為“GardenofBegijins”,意指裡面的居民Begijins最早是那些有自己的財產家庭卻將終身奉獻給教會的女子,他們的丈夫死於十字軍東征。
新魯汶大學位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東南約30千米處。大學及圍繞著大學居住的居民組成了大學城。以大學城中心2千米直徑範圍內,有大學的兩個教學群和四個學生宿舍區。西邊,是文科教學群,這裡離市中心很近,學生在課餘時間購物、娛樂非常方便。東南是理工教學群,它坐落在平緩的斜坡上。教學群中央是新魯汶大學的校部辦公大樓;外圍是宿舍區。四個宿舍區均建在城周圍幾個較高的山丘上,視野開闊,可以瞭望到田野、湖泊,還有那些旁若無人地啄食、嬉戲的野鴨。
在校部辦公大樓西山牆上刻有“北大”兩個中文大字,這是中比兩國文化交流的象徵。1985年9月,由北京大學前任校長張龍翔和新魯汶大學的前任校長馬索主教共同主持了隆重的揭幕儀式。校部辦公大樓的西面便是大學廣場。廣場東南角的瓦隆街口,有一個巨型雕塑:一塊高約50公分,直徑約5公尺的圓形巨石上有兩個黑人裸體銅像,一男一女,女的安詳而坐,男的半蹲半跪,一本打開的書展放在他們面前。它象徵著反對種族歧視。並標誌著新魯汶大學多年與非洲的密切文化往來。
學生生活
這裡的修學淘汰率非常高。尤其如果你讀的是文、法學科,畢業往往時日遙遙。學生每年一次大考,有7月及9月兩個選擇,基本上是“一試定江山”。第一次考試失利,可申請在9月再考一次,如果仍舊敗北,這一年就算是白念了,必須全部重修。考試維持已沿用數百年的口試製度。每年考試期間,但見校園內盛裝的學生處處群聚,候在教室外等待召喚。被點到名後,教授先發一個題目,給予20分鐘思考時間,然後當場作答。待所有學生考完,就是教授的圓桌會議,討論哪些學生可以升學,接著公開唱名,公布結果。不只是外國學生因語言問題而對口試感到緊張,就連本國學生對這關鍵性一役也是戒懼戒慎,尤其大一學生,有不少是全家一起陪考,男生穿西裝還簡單些,女生往往還有媽媽特別費心打扮,希望給教授留個好印象。
既然考試氣氛如此恐怖,為什麼魯汶大學在學生眼中還那樣獨具魅力呢?其實,除了考季,平常的日子倒也悠閒愜意。啤酒是魯汶大學的“校飲”,在這個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的典型大學城裡,書店、餐廳固然少不了,更多的是小酒館,在迂迴蜿蜒的石板路上,在市政廳、大學圖書館前的廣場旁處處林立。周五學校照例是不排課的,所以周四晚上小酒館裡總是人聲鼎沸,魯汶幾乎成了一座不夜城。即使是考季,學生也仍是一邊念書,一邊灌啤酒。
一有假日,學生們往往打起背包,到歐洲各國去旅行,魯汶城裡人去巷空。其實,在這裡念書,就算什麼都沒學到,至少也能學會優雅地生活。
著名校友
翁文灝,中國地質學之父、近代石油工業之父
克里斯汀·德迪夫,197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畢業生)
阿爾伯特·克勞德,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教授)
楊·史丹東克(JanStandonck)(1454-1504),神父,羅馬天主教的改革運動者,巴黎大學蒙特鳩學院院長,魯汶大學史丹東克學院創辦人。
亞德利安·弗羅禮松·布因思(AdriaanFloriszoonBoeyens)(1459-1523),羅馬天主教教宗艾德里安六世,魯汶大學教皇學院創辦人,神聖羅馬帝國國王查理五世的老師.
德西德里烏斯·伊拉斯謨(DesideriusErasmus)(1466-1536),文藝復興哲學家與神學家,人文主義者.
傑哈德斯·麥卡托(GerardusMercator)(1512-1594),地圖學家,發明麥卡托圓柱投影法.
安德烈亞斯·維薩留斯(AndreasVesalius)(1514-1564),現代解剖學之父.
藍伯特·多東斯(RembertDodoens)(1517-1585),植物學家.
朱斯特斯·李普修斯(JustusLipsius)(1547-1606),人文主義者.
康內留斯·奧圖·楊森(CorneliusOttoJansen)(1585-1638),楊森主義之父.
湯於翰(1912-),中國癌症醫學家.
彼得·德·桑莫(PieterDeSomer)(1917-1985),荷語天主教魯汶大學(KatholiekeUniversiteitLeuven)第一任
地理位置
新魯汶大學位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東南約30千米處。大學及圍繞著大學居住的居民組成了大學城。以大學城中心2千米直徑範圍內,有大學的兩個教學群和四個學生宿舍區。西邊,是文科教學群,這裡離市中心很近,學生在課餘時間購物、娛樂非常方便。東南是理工教學群,它坐落在平緩的斜坡上。教學群中央是新魯汶大學的校部辦公大樓;外圍是宿舍區。四個宿舍區均建在城周圍幾個較高的山丘上,視野開闊,可以瞭望到田野、湖泊,還有那些旁若無人地啄食、嬉戲的野鴨。
校內標誌物
在校部辦公大樓西山牆上刻有“北大”兩個中文大字,這是中比兩國文化交流的象徵。1985年9月,由北京大學前任校長張龍翔和新魯汶大學的前任校長馬索主教共同主持了隆重的揭幕儀式。校部辦公大樓的西面便是大學廣場。廣場東南角的瓦隆街口,有一個巨型雕塑:一塊高約50公分,直徑約5公尺的圓形巨石上有兩個黑人裸體銅像,一男一女,女的安詳而坐,男的半蹲半跪,一本打開的書展放在他們面前。它象徵著反對種族歧視。並標誌著新魯汶大學多年與非洲的密切文化往來。
特色項目
套用科學學院是法語魯汶大學的著名學院之一,其教育質量和研究實力在比利時的同類學院中名列前茅。套用科學學院的目標就是培養具有豐富基礎科學知識,並具備較高實踐能力的工程師,其工程師的培養能力在整個歐洲都位於領先地位。學院下屬不同的學系和科研中心,而系統工程與套用力學中心就是該學院著名的科學研究機構。
系統工程與套用力學中心創建於1991年,它主要的研究領域包括數學見模、數值模擬和複雜系統的動態控制等。這箇中心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機構,中心的研究人員不僅有來自學校數學工程系、機械工程系以及校內其他院系,也有來自比利時其他大學的科研人員。
大學的很多科研項目都是與公司企業、公共機構和國際組織進行合作的。通過這種合作,法語魯汶大學在積累知識、豐富文化遺產以及推動社會進步和地區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法語魯汶大學的研究水平在國際上得到廣泛的認同,大學每年會簽訂1000份左右的研究契約,其中超過200份是與國外的高等院校和公司企業簽訂的,目前學校大概有600多名的外國留學生在從事他們博士研究生的科研項目。
圖書館
魯汶大學圖書館象魯汶大學一樣有著很厚重的歷史:從圖書館館長查爾斯亨利·尼恩的介紹中得知,創建於1972年的圖書館,現在有30多年的歷史了,但魯汶大學的圖書館可謂多災多難、歷盡滄桑。兩次世界大戰給魯汶大學的圖書館造成了嚴重的破壞。1914年德國軍隊曾將大學圖書館付之一炬,燒毀了三十萬卷藏書和手稿。戰後,一場以美國為主的世界範圍的捐助活動使圖書館得以重建,但不幸的是它在1940年又被燒毀,而這次九十萬卷藏書中僅有一萬五千卷保留了下來。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法語魯汶大學搬到新校區以後,學校便開始新圖書館的建設,如今初具規模的圖書館已經成為學校重要的教育設施之一,不僅為學校師生查閱資料提供了便利,而且也為科學研究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學術資源。同時,這個圖書館還收藏有很多很重要而且古老的藏書,大約有100萬冊,都是封存的。
國際交流
荷語魯汶天主教大學是歐洲大學聯盟(LEU)的成員之一,也是歐洲古大學科英布拉聯盟(CoimbraGroup)的創始成員之一,還是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LERU)的創始成員。CoimbraGroup的執行主席即為荷語魯汶天主教大學理學院物理系的GuidoLangouche教授。而歐盟研究型大學的總部也在荷語天主教魯汶大學。
在比利時,荷語魯汶天主教大學是荷語魯汶天主教大學聯合體(K.U.LeuvenAssociation)的首席大學,與其他12所高校形成比利時荷蘭語區最大的教育聯合體,在校總學生數大約為70000人。
在中國,荷語魯汶天主教大學與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均有合作協定。2008年與清華大學在各自校園內舉行了“魯汶-清華周”活動,是雙方校際交流的創舉。
學校排名
國內高校排名
全球高校網(4ICU)國家高校排名
4InternationlColleges&Universities1
全球高校排名
美國《新聞周刊》世界100強大學排名 Newsweek92
法國巴黎高等礦業學院世界大學排名 EMP64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學排名 QSTOP116
全球高校專業排名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QS生命科學和生物醫學專業大學排名 QSTOP--LifeSciencesandBiomedicine141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QS藝術和人文科學專業大學排名
QSTOP--ArtsandHumanities60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QS技術專業大學排名
QSTOP--Technology109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QS自然科學專業大學排名
QSTOP--NaturalSciences133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QS社會科學專業大學排名
QSTOP--SocialSciences37
國內MBA排名
全球教育商學院排名網國家商學院排名
Eduniversa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