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據傳,境內有一池塘,常年鹵草茂盛,謂“鹵塘”,後演變為魯塘。
在清代、民國時期稱永寧鄉。
1949年10月設永寧鄉辦事處。
1950年撤銷辦事處,設賢良區,隸屬郴縣第三區。
1956年撤區並鄉,正式更名為魯塘鄉。
1958年改稱上遊人民公社。
1984年恢復魯塘鄉。
1994年撤鄉建鎮,更名為魯塘鎮。
1995年劃歸北湖區。
2012年魯塘鎮與南溪鄉合併成為魯塘鎮。
行政區劃
2013年1月,魯塘鎮轄前途村、紅星村、東溪村、粗石園村、長塘村、南溪村、自願村、蔣家洞村、太山里村、太洞村、水車洞村、上魯塘村、下魯塘村、同祥村、碧潭村、天堂村、冷水村、前進村、蕉塘村、村頭村、仁和村、鯉魚灣村、陂附村、新屋背村24個村;魯源、南溪、魯塘3個社區,下設200個村民小組。鎮人民政府駐同祥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魯塘鎮位於東經112°41′15″~112°51′15″,北緯25°29′30″~25°40′30″。地處北湖區西南部,東鄰石蓋塘鎮、永春鄉,南接大塘瑤族鄉、桂陽縣荷葉鎮,西連桂陽縣太和鎮,北靠月峰瑤族鄉、桂陽縣正和鎮,距北湖區政府駐地56千米,總面積111.6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境內地形呈東高西低、南高北低走勢。東部以中低山為主,西部以丘陵為主。最高點金仙寨海拔1283.7米,最低點陂附村海拔260米。
氣候特徵
魯塘鎮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1981年~2010年平均氣溫17.8℃,生長期年平均206天,無霜期年平均284天,年平均降水日181.1天,年平均降水量1466.5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568.6小時,年總輻射7550千卡/平方厘米。
水文特徵
境內河道屬湘江水系。魯水河由南往北從太洞村的金橡淵起流經全鎮至前進村,境內河道長12千米。西河由東向西從自願村的安樂洞起橫貫鎮域北部至前進村高家組匯入魯水河,境內河道長17千米。
自然資源
礦藏
境內礦產豐富,享有“石墨之都”的美譽。
水利
全鎮有20座小水電站,總裝機容量達8000千瓦。
人口民族
2012年4月,轄區內總人口3063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735人、城鎮常住人口7900人。人口出生率8.62%,自然增長率7.23%,城鎮化率27.8%。另有流動人口4400人。總人口中,男性14700人,占51.76%;女性13700人,占48.24%;14歲以下4686人,占16.5%;15~64歲20334人,占71.6%;64歲以上3380人,占11.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7849人,占98.06%;瑤族551人,占總人口的1.94%。2011年人口出生率8.81‰,死亡率9.32‰,人口自然增長率6.39‰。
政治
黨委書記:鄧拾金
黨委副書記、鎮長:陳亮
黨委副書記:凌永根
黨委委員、人大主席:謝勝一
黨委委員、政協聯工:朱冰峰
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周詠華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曹新華
副鎮長:李和平、張樹臻、李芬芳
(以上參考資料截至於2015年08月)
經濟概況
綜述
2011年,魯塘鎮完成財政收入為4094.96萬元,其中,一般預算稅收收入227.6萬元,部門上繳收入203.48萬元,企業上繳收入728.77萬元,上級補助收入1055.1萬元,稅費統徵收入2300萬元。財政預算支出為4453.01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支出1926.21萬元,稅收上解支出2527.38萬元。
農業
2011年,魯塘鎮耕地面積1.73萬畝,人均0.61畝,全部為水澆地。2011年農業總產值1.13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4%。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0.81萬噸,人均286千克,其中稻穀產量0.73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烤菸,種植面積1100畝。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1.21萬畝,產量1.9萬噸,主要品種有白菜、大蔥、西紅柿、黃瓜等。畜牧業以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41萬頭,年末存欄1.57萬頭;羊飼養量0.31萬隻,年末存欄0.11萬隻;家禽年飼養量20.06萬羽。
2013年,魯塘鎮種植烤菸2000畝,預計年產值達7600萬元,人均可增收1000餘元。
2015年,魯塘鎮棪玉合作社引進雪蓮果,試種了30多畝。平均畝產3000公斤左右,與傳統的紅薯相比,每畝可增收3000多元,合作社2016年計畫流轉土地100畝種植雪蓮果。
工業
魯塘鎮境內工業以採選礦業為主。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8.18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6.17%。擁有工業企業245家,職工9865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52億元。
商業外貿
2011年末,魯塘鎮共有商業網點2個,職工18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6.8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0.7億元。
社會事業
文化藝術
2011年末,魯塘鎮有鎮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1個,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4處,各類文化專業戶11戶,各類圖書室24個,藏書10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數達89人,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
教育
2011年末,魯塘鎮有幼稚園8所,學前班12個。九年一貫制學 校一所,國中1所,完小5所,村辦國小6所,教學點1個。在校學生4131人,教師205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99.8%。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魯塘鎮有鄉級醫院2所,床位84張,固定資產總值641萬元。執業醫師15人,執業助理醫師18人,註冊護士12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96.4℅。
體育
2011年末,魯塘鎮有學校體育場7個,其中標準體育場4個,簡易體育場3個。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占總人口的36%。
廣播電視
1994年5月,建成魯塘鎮廣播電視站,開通70個頻道;2011年,有線電視用戶0.52萬戶,偏僻山區則為衛星電視用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9%。
社會保障
2011年,魯塘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17戶,人數233人,支出59.1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85戶,人數1093人,支出92.094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0人,支出17.28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6.3186萬元。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3623人,參保率91.23%。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魯塘鎮有郵政所1個,報紙、雜誌累計期發行2萬份。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4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萬門,固定電話用戶0.32萬戶,電話普及率38%;行動電話用戶0.8萬戶,網際網路用戶0.13萬戶。
給排水
1995年建成魯塘鎮自來水廠,輸水管道長4000米,年供水量28萬立方米。
供電
1996年建成魯塘鎮變電站、供電站。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魯塘鎮鎮區綠化面積1.1萬平方米。
交通運輸
2011年末,魯塘鎮有客運站2個,日發客運車輛80班次,日均客運量2000餘人次。
境內有省道S214線、縣道X060、X061、X062線、郴仰旅遊公路5條公路幹線通過。 村組水泥公路通達率為100%。
歷史文化
每年的農曆正月二十五是魯塘鎮的“祭雷節” 。“祭雷節”是民間俗神崇拜節日中的一種,在當地已經傳承上千年。這一天,各家各戶製作“雷公粥”,希望新一年裡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製作“雷公粥”的原材料多達十多種。將油炸豆腐、青菜、波菜等切小片,然後放入火爐上的鍋里一起混合煮炒,炒熟後,一起加入到熬制好白米粥里,再加入蔥、鹽、油等調料,“雷公粥”便出爐。
風景名勝
該鎮有名勝古蹟何侍郎之墓和文峰夕照等八大景觀。
文峰塔位於北湖區魯塘鎮下魯塘村的筆架山頂,是為了明朝文學家、吏部左侍郎何孟春而建。始建於清代乾隆壬子年(公元1792年);在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維修後更名為壽佛塔;1975年因故被炸毀;1994年下魯塘村民自發集資10萬餘元重修該塔,又復稱原名,同年9月份被原郴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