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麗陣法

魚麗陣法

魚麗之陣據說是鄭莊公有一次在野外看見農夫結網捕魚有所感悟而發明的新陣法,又說是鄭莊公在品嘗美味刀魚的時候看到魚鱗層層疊疊而啟發所發明的新式陣法,最早的歷史記載於《左傳·桓公十五年》鄭莊公“以中軍奉公為魚麗之陣。先偏後伍,伍承彌縫,戰於儒葛。”又見於《司馬法》中"以車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彌縫闕漏也。五人為伍。此蓋魚麗陣法。這個具有美麗名字的陣法實際上代表了一場血腥的戰爭,這場戰爭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繻葛之戰。

概述

在遠古的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有一支部隊在廣漠的平原上縱橫馳騁,他們就是戰車部隊,我們的祖先三皇五帝曾經坐在上面討伐蠻夷,創立了偉大的華夏文明。
戰車的歷史非常悠久,他的製造工藝複雜,是古中國人民聰明才智的最佳代表和最高手工藝術的代表,它通常是由四匹馬拉的兩輪木質戰車,單位是乘,長寬大約三米,車輪全部由經驗豐富的老工匠手工削成,莊子曾經記載了七十多歲的老工匠用削車輪的道理來勸戒齊王的故事。
一般每乘載甲士三名,按左﹑中﹑右排列。還備有若干有柄的格鬥兵器,如戈﹑殳﹑戟﹑酋矛﹑夷矛等,插放在戰車輿側,供甲士在作戰中使用。
左方甲士持弓﹑主射,是一車之長﹐稱“車左”,又名“甲首”;通常他的任務是用弓矢射殺敵人。
右方甲士執戈(或矛),主擊刺,稱“車右”,又名“參乘”;專門負責在兩車錯轂格鬥時用長柄的矛、戟等兵器殺傷對方乘員。而在戰車遇到障礙,需要跳下車去推車時,也是車右的任務。
居中的是駕馭戰車的御者,戰車的乘客都不是普通人,身分起碼是「士」,其中御者的要求最高,因為車御要用雙手執六條轡駕馬御車,所以當年孔夫子教授學生的「六藝」中,「御」是其中之一,並且排列在「書」、「數」之前,是「士」所必須掌握的技能。而秦國的祖先因為善於御馬而被周天子封為了諸侯。可見這個御者的重要性。

傳統兵器裝備和戰法

為了保護戰車兵的安全,他們都裝備有厚重的皮甲冑或青銅的胄和鎧甲。轅馬也披有厚重的皮馬甲,頭套皮馬胄,有的還蒙以虎皮,更顯威猛。木製的車箱(輿)表面有的也釘鑲青銅護甲,或在軸頭裝有長刺。
戰車作戰,相距較遠時以弓矢對射。兩車逼近,必須錯車格鬥。錯車有共同遵守的規矩,也就是都以己車右側去錯迎對方來車的右側,這也是車右司以長柄兵器格鬥的原因。
由於戰車笨重,駕御困難,因此當排列好戰鬥隊形後,臨陣變換是非常困難的。同時由於車體長、面積大,加以殷周時弓矢射程有限,所以較難作大縱深配置,也無法採用縱隊的隊形,通常是採用一線橫列作戰。
一般情況下,兩軍列好陣形,擊鼓進軍,遠處以弓矢對射,近而錯轂搏鬥,一方敗退,一方追擊,戰鬥即結束。
公元前11世紀中期周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就明確記載了他的戰術:"每前進六步、七步,就要停止取齊,以保持隊形;每擊刺四、五次或六、七次,也要停止取齊,以穩住陣腳。嚴申不準殺害降者,以瓦解商軍",此役周武王以兵車300乘,虎賁3000人,甲士4萬5千人的軍隊大破商紂王17萬的軍隊,取得了驕人的戰績,並由此創建禮儀之邦周朝,而牧野之戰的作戰方法也成周朝的經典戰術,一直延續了下來,直到魚麗陣法的出現。

陣法由來

魚麗之陣據說是鄭莊公有一次在野外看見農夫結網捕魚有所感悟而發明的新陣法,又說是鄭莊公在品嘗美味刀魚的時候看到魚鱗層層疊疊而啟發所發明的新式陣法,最早的歷史記載於《左傳·桓公十五年》鄭莊公“以中軍奉公為魚麗之陣。先偏後伍,伍承彌縫,戰於儒葛。”又見於《司馬法》中"以車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彌縫闕漏也。五人為伍。此蓋魚麗陣法。這個具有美麗名字的陣法實際上代表了一場血腥的戰爭,這場戰爭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繻葛之戰。
西周最後一個天子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被犬戎所殺後,他的兒子周平王姬宜臼不得不東遷定都洛邑,並冊封東遷的功臣鄭伯鄭武公為卿士,鄭伯死後爵位傳給了他的兒子鄭莊公,這個鄭莊公可不是普通人物,他管理的鄭國封地在諸侯之中並不大,而且他還受到弟弟公叔段和母親的排擠,結果他在35歲時先是輕鬆的解決掉內部想篡位的弟弟,後來又經常利用周卿士的身份四處征討周圍的鄰國,公然挑釁王權,招致周平王的不滿,於是周平王不斷的削弱鄭莊公的權力,這種恩人變仇人的過程是如此的之短,在周平王死後,周恆王在周公黑肩的輔助之下,周王室的力量略有恢復,於是在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罷了鄭莊公左卿士之職,鄭莊公進行報復,不去朝見周王。於是桓王率領蔡、衛、虢國、陳四國之師伐鄭,一場決定周王室興衰的戰役就要爆發了。
繻葛之戰是典型的周氏戰陣和鄭氏戰陣的較量,也是周朝新舊勢力的最後一次大較量,周恆王出動戰車約400乘,在冀中平原布下品字方陣,左軍為陳軍,右路軍的蔡、衛軍隊居後,周恆王和虢國的軍隊居中。而鄭莊公出動戰車約300乘,布下倒品字型的陣型,其中左右軍陣在前,中軍在後,大夫曼伯(公子忽)率一軍為右軍,攻周軍左翼;大夫祭足率一軍為左軍,攻周軍右翼;大夫原繁、高渠彌合率一軍為中軍,隨鄭莊公配置於兩拒中間稍後,相機出擊。周恆王的聯軍陳軍國家正在內亂,而蔡、衛本來軍隊戰鬥力不強,很快周恆王的左右軍被打敗,這樣鄭莊公的軍隊對周恆王的中軍形成了包圍之態勢,這個時候鄭莊公大膽的採用了新戰法,歷史的記載是這樣的“以中軍奉公為魚麗之陣。先偏後伍,伍承彌縫,戰於儒葛。”,以車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彌縫闕漏也。五人為伍。此蓋魚麗陣法。《司馬法》
古人的記載都非常簡略,我試著來恢復當時戰鬥的場景,先偏後伍的意思是用二十五輛戰車組成偏,伍承彌縫,又表示他顛覆了傳統的步兵排列成方陣的方法,而是把士兵以五為基數組成分隊布置在戰車的左右,和後面,因為當時周恆王已經被包圍,所以鄭莊公用他的三百輛戰車組成十個25輛戰車和15個步兵組合的陣型對周天子發起攻擊,後面再跟隨大量士兵作後續攻擊。

陣法套用

具體的戰鬥經歷是這樣的: 第一隊是身批重甲的戰車開道,後面跟甲士三人加十五名普通的步兵,甲士實際是車兵的後備,並且兼顧搬運石頭的功能,這樣車上的甲士不用再下來清理道路了,保證了進攻的延續性,待周天子的前鋒士兵第一輪弓箭之後,鄭軍戰車車兵編隊逐漸接近,觸敵,周軍的進攻重點是戰車,可是魚麗陣的周圍有士兵保護,周軍很難接近,因為躲在鄭軍戰車後面的士兵會馬上湧出分成跪射和立射兩隊,交替發射,百箭齊發,置敵於死地。而由於周天子還是習慣性的把地位低微的士卒布置在前方,只有簡單的盾牌保護,這樣面對鄭軍的堅固車步組合,很快方陣就亂了,要知道周朝步兵方陣的最重要是保持陣型,而現在面對250輛戰車的強力衝擊,很快周軍的陣型一觸即潰,這樣第二隊鄭軍派出輕騎兵對周軍潰散之敵進行射殺。第三隊由步兵組成的方陣進行最後一波攻擊,而周桓王因為看到自己的戰車被自己步兵所衝散,發揮不了作用,非常著急,親自上陣,結果被鄭軍將軍祝聃遠遠望見,奮臂一箭,射中姬林左肩,這就是歷史有名的箭中王肩的故事。這一戰,鄭莊公的“魚麗陣法”發揮出了極大的威力,周桓王在此次戰役中大敗,國威喪盡。從此周王室日漸衰微,諸侯相互兼併更加激烈,而魚麗陣法創造的車步結合的戰法也在諸侯中流傳開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