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鱗大戟

魚鱗大戟

魚鱗大戟又稱魚鱗丸、魚皮大戟,因肉質莖表皮呈類似魚鱗狀結構而得名,為大戟科、大戟屬多肉植物。喜溫暖、乾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在半陰處也能生長,耐乾旱,忌積水。

基本信息

介紹

魚鱗大戟魚鱗大戟

魚鱗大戟具肉質根,肉質莖初為球形或扁球形,以後逐漸長成圓柱形,表皮灰白色或灰綠色,呈鱗片狀,層層覆疊,酷似魚鱗。小花不顯著,由植株上部鱗片層中抽出,在生長季節不定期開放。魚鱗大戟還有個綴化變異品種,稱‘魚鱗大戟綴化’,由於其生長點異常分生,呈線狀生長,使得植株橫向捲曲生長,其形態初為扇形或雞冠狀,生長多年的植株則扭曲盤鏇,非常耐觀。

魚鱗大戟原產非洲南部,喜溫暖、乾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在半陰處也能生長,耐乾旱,忌積水,不耐寒。主要生長期在4~10月,宜放在室外陽光處養護,即便是盛夏,也不必遮光,如光照不足會使植株徒長,變得瘦弱。但在室內或其它光照不足處生長的植株,勿突然放在陽光下暴曬,以免強烈的直射光灼傷表皮。澆水掌握“不乾不澆,澆則澆透”,避免積水,以免造成爛根,嚴重時整個植株都會爛掉,因此要避免雨淋,尤其是長期雨淋。而長期乾旱,植株雖不會死亡,但生長緩慢或完全停止。生長期每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稀薄液肥或複合肥,10月後則停止施肥。夏季高溫時注意通風良好,避免環境悶熱、潮濕。魚鱗大戟在冬季處於休眠狀態,置於室內光照充足處養護,溫度宜在5℃以上,嚴格控制澆水。但不能長期斷水,否則會使植株乾癟,根部失去吸收功能,至翌年春季氣候轉暖後需較長時間才能恢復長勢,甚至導致死亡。生長旺盛的魚鱗大戟,每2~3年春季換盆一次,盆土要求疏鬆、透氣,具有良好的排水性,並含適量石灰質,且具一定的顆粒度。可用腐葉土或草炭土3份、蛭石或粗砂2份,爐渣1份混合配製,過篩後加入少量骨粉等石灰質材料,換盆時先剪去腐爛的根系,將過長的根系剪短,再用新的培養土栽種。魚鱗大戟的病蟲害主要有因鱗片內積水造成的莖腐爛,及悶熱、乾燥,空氣流通性差造成的紅蜘蛛危害,可改善栽培環境進行預防。魚鱗大戟的繁殖可用播種、扦插、嫁接等。播種在種子成熟後隨采隨播,播後覆蓋玻璃片,出苗後用筷子或木棍將玻璃片支起,使其通風、透氣,以免小苗腐爛。魚鱗大戟的下部會長出小球,可在生長季節將其掰下,用吸水性好的軟紙吸去傷口流出的白色漿液,晾3~5天后,在赤玉土或其它排水性良好的介質中扦插。為加快生長速度,還可用同為大戟屬的霸王鞭、巴西龍骨等長勢強健的種類作砧木,用魚鱗大戟的小球作接穗,在生長季節用平接法嫁接。砧木應選健壯、充實,既不老化,又不過嫩的植株。嫁接時要避開雨季或陰雨連綿的天氣,澆水時勿使傷口沾水,以免傷口腐爛而造成嫁接失敗。待接穗長成後,將其取下,晾乾傷口再進行扦插(俗稱“蹲盆”),使其長出根系,然後上盆即可成為優美的標本株。魚鱗大戟綴化的栽培管理與魚鱗大戟近似,繁殖可將扇形肉質莖切成塊,注意每塊都要帶有生長點,然後進行嫁接方法同魚鱗大戟。魚鱗大戟表面的鱗片狀結構在各種觀賞植物中獨樹一幟,非常獨特。其形態除了常見的圓球形、柱狀外,還有雙頭、綴化等其它形態。盆栽陳設於窗台、陽台等處,閒暇之時細細觀賞,以領略植物獨有的魅力。也可作為多肉植物展示區或沙生植物園品種收集。

多漿植物

多漿植物,植物體全部或局部肥厚、肉質多汁, 又稱多肉植物、肉質植物,意思是指具肥厚多汁的肉質莖、葉或根的植物。全世界約有10000餘種,分屬40多個科。許多國家的植物園和公園常辟專門溫室展覽。除供觀賞外,很多種的肉質莖可作飼料,有的也可作蔬菜或製作蜜餞;有些仙人掌果實可供鮮食;某些種類可入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