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魏長魁生於1906年,山東德平人。別名魏連三、王文石。1921年,隨父到大連謀生,在日商印刷所當徒工。
1924年4月,參與發起成立“大連中華印刷職工聯合會”,先後在該會中任宣傳幹事、教育部長等職。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曾任大連市委員會組織委員。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大連印刷職工聯合會黨支部書記、宣傳委員等職。同年春,代表大連地區工會組織到廣州參加了全國第三次勞動代表大會,當選為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
1927年7月,被日本侵略者逮捕,1933年初出獄。1935年,到哈爾濱找到了黨的關係,任中共哈爾濱道外區委書記,後調任珠河縣委組織部長。不久,任葦河縣委書記。
1936年,任中共哈東特委書記。同年9月,當選為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委員。1937年5月,任北滿省委組織部長。1938年5月接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九軍政治部主任。在梧桐河地區開展抗日鬥爭活動。不久率領部隊向鐵力遠征,行至黑龍江省通河縣葦子溝遭到敵人追擊,在戰鬥中,他身負重傷,仍竭盡全力將所攜的機密檔案焚毀,但因失血過多,不幸犧牲。
主要事跡
1932年8月,原東北軍營長李華堂率吉林自衛軍一部在依蘭縣小土城子聯合當地抗日武裝組成中國自衛軍吉林混成旅第2支隊,共400餘人,在刁翎、林口、勃利一帶進行抗日活動。1934年,在反對日偽軍“討伐”中大部潰散。1935年2月,其餘部加入東北反日聯合軍總指揮部下屬部隊,隨後參加了方正、刁翎、三道通等戰鬥。1937年1月,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9軍,李華堂任軍長,李向陽任參謀長,轄3個師,約1000人。3月,參加了攻克依蘭縣城戰鬥。5月,第1、第3兩師合併。6月,中共北滿臨時省委為加強領導力量,調第3軍第1師政治部主任李熙山(許亨植)任第9軍政治部主任。“七七”事變後,第2師一部向勃利、寶清遠征,軍部和第1師活動在依蘭、方正和牡丹江兩岸。1938年5月,魏長魁任政治部主任。在殘酷鬥爭面前,李華堂喪失信心,阻止第1師西征。魏長魁率第2師第4團等部70餘人隨抗聯第3軍一部遠征黑嫩平原。途中,魏長魁身負重傷後犧牲。同年冬,王克仁任政治部主任。1939年5月,第9軍編入東北抗日聯軍第3路軍,其第2師編入第9支隊。7月,李華堂叛變,第9軍大部瓦解。1940年,第9支隊堅持在黑嫩平原開展游擊戰,後轉移至蘇聯境內編入東北抗聯教導旅。
第9軍在1935年前 ,尚未遇到第3軍和第5軍時,處境相當艱難。儘管他們系舊吉林自衛軍的殘部,但由於在當時還是堅持抗戰的,所以在各方面想盡了方法去援助他們。於是他們藉著這個力量便飛躍地發展起來,而活躍於依蘭、方正、勃利一帶。但是不久,當1938年,松花江下游反日運動受到打擊時期,李華堂突然地變節而率了部下投降了敵人。同時九軍的政治部主任魏長魁(中共黨員)也光榮的戰死。可是,其部下的郭鐵堅,恥於李華堂之屈膝辱國,當時曾宣布李華堂為祖國叛徒,他自己高舉著光榮的抗聯九軍的旗幟,繼續地堅持著抗戰。他們經過了幾度的長途跋涉,擊潰了敵人數次的討伐,終於在1942年的嫩江江畔一役,他也竟為祖國而光榮的犧牲了。
相關資料
東北抗日聯軍第九軍序列沿革
1. 中國自衛軍吉林混成旅第2支隊,1932年8月成立,全隊400餘人,主要活動在刁翎、土城子、三道通、五道河子、小江沿一帶。
支隊長:李華堂
下轄:3個營、共編11個連
第1營營長:鄒××、第2營營長:段連升、第3營營長:郭大山
2. 東北反日聯合軍總指揮部,1935年2月成立。
軍事委員長:謝文東、總指揮:趙尚志、副總指揮:李華堂
直屬連:連長:姜德生、指導員:郭鐵堅
3. 東北民眾反日聯合軍總指揮部,1936年1月成立。
總司令:趙尚志、代總司令:夏雲傑、副總司令:李華堂
4. 東北抗日聯軍第9軍,1937年1月成立,全軍800餘人。
軍長:李華堂、參謀長:李向陽(後任:洪喜波)、政治部主任:李熙山(後任:王克仁、魏長魁)、副官長:於楨
下轄:3個師
第1師師長:郭成、政治部主任:郭鐵堅
下轄:3個團
第1團團長:胡金福(後任:張德金)、第2團團長:那鳳祥(後任:吳大成)、政治部主任:方龍仁、參謀長:劉錫貴,第3團團長:×××(後任:馮殿榮)
第2師師長:王振祥(後任:郭鐵堅)、政治部主任:王克仁
下轄:3個團
第4團團長:於容孝,第5團團長:李青林(後任:胡金福),第6團團長:段連升
第3師師長:張學中
下轄:2個團
第7團團長:沈芳圃,第8團團長:冷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