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毓棠

魏毓棠,男,滿族,1935年11月生,遼寧省蓋縣人。1960年畢業於瀋陽農學院果蔬專業,中共黨員。1985年晉升為副教授,1990年晉升為教授。現任瀋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待遇。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姓名:魏毓棠
任教專業:工學-生物工程類
在職情況:在
性別:男
所在院系:園藝學院
所教課程:遺傳學園林植物育種蔬菜育種學果樹育種學蔬菜研究法高級蔬菜育種學高級蔬菜學
研究方向:近代生物技術育種基礎理論和方法

個人簡介

魏毓棠,男,滿族,1935年11月生,遼寧省蓋縣人。1960年畢業於瀋陽農學院果蔬專業,中共黨員。1985年晉升為副教授,1990年晉升為教授。現任瀋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待遇。 在4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為本科生、研究生講授了遺傳學、園林植物育種、蔬菜育種學、果樹育種學、蔬菜研究法、高級蔬菜育種學、高級蔬菜學等多門課程。曾獲得校優秀教學成果獎,培養了一大批本科生、碩士生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先後主編了《蔬菜育種技術》,參編了《蔬菜育種學》、《蔬菜研究法》、《蔬菜種質資源概論》、《現代蔬菜育種學》,主審了《蔬菜育種各論》等國家統編教材。發表了《大白菜雄性不育遺傳探討》、《大白菜抗白斑病遺傳規律》、《大白菜抗蕪青花葉病毒(Ln-1)分離物遺傳規律研究》、《加入WTO對我國種子產業的影響與對策》等論文20多篇。60年代參加了番茄雜交育種工作,並育成了“沈農2號”、“沈農3號”。“沈農4號”等番茄品種;還進行了豌豆不同品種、類型間雜交與選種工作,進一步驗證了孟德爾遺傳規律,擴展了性狀研究內容;選育出了“法諾蒙”、“早碧”、“矮生大粒”和“阿拉斯加”4個豌豆品種,其中“法諾蒙”現在仍在套用。還進行了黃瓜與絲瓜的遠緣雜交,番茄與龍葵的遠緣雜交等工作。另外,在引種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從菜豆中選育出了“小刀豆”等2個品種;從南瓜品種中選出了“黃狼”“太谷”和“墩子”等3個品種。 70—80年代,在譚其猛老師的主持下,與他人合作育成了“青幫河頭”。“小青口”、“六十天還家”、“青麻葉”等4個品種和大白菜若干系統與雄性不育“兩用系”配製的油六X早皇白、AB/403X連豐等優良組合,獲得了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選育出的“沈農青豐”、“沈農TR2I”等大白菜品種獲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篩選出的Bp197、Bp21、Bpll2大白菜TUMV抗源,獲得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育成了大紅蘿蔔、水蘿蔔等具有100%雄性不育株率的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試配的優良組合正在示範推廣。 在指導碩士、博士期間,於90年代完成了大白菜核質型雄性不育系遺傳規律的研究,建立了“抑制基因型”和“復等位基因型”的遺傳模式,育成了既有100%雄性不育株率的核質型不育系INA、2NA等。並成功地完成了MS基因在Brassica Camperstris L.種內的轉移,育成了小白菜、烏塌菜、菜薹、菜心等變種的復等位基因型雄性不育系。在近代生物學技術方面,己經成功地將抗蟲基因(Bt)和抗菌肽基因轉移到大白菜品種中去,獲得了轉基因植株,現在進行追蹤研究。在辣椒核質型雄性不育系選育方面,已育成了具有100%雄性不育株率的不育系2個;正試配一代雜種;在保護地專用番茄和黃瓜育種方面,已初步摸清耐亞低溫和弱光照的遺傳規律,育成的2個番茄品種和4個黃瓜品種正在示範推廣;摸清了大白菜醃漬過程中亞硝酸鹽的降解規律,篩洗出2個降解亞硝酸鹽功能的乳酸菌株系,完成了大白菜醃漬工藝程式設計。目前,正帶領青年教師、研究生在近代生物技術、育種基礎理論和方法方面進行更為廣泛的研究,探索農業高速高效、優質和持續發展的途徑。

主要學術成果

代表性著作:《蔬菜育種技術》《蔬菜育種學》《蔬菜研究法》《蔬菜種質資源概論》《現代蔬菜育種學》
代表性論文:番茄SSR 遺傳連鎖圖譜的構建及幾個產量相關性狀QTLs 的定位,自然科學進展, 2005 - 萬方數據資源系統低溫對番茄葉片POD 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影響 ,瀋陽農業大學學報, 2000 - 維普資訊茄子單性結實的果實內可溶性糖, 蛋白質含量變化的研究,遼寧農業科學, 2005 - 維普資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