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文化史

斷代文化史系列之一,作者萬繩楠,主要講述魏晉南北朝時代文化的發展。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本書為斷代文化史系列之一。全書共分十四章內容,具體包括:魏晉南北朝時代君主專制政治的變化,在才與性方面的不同觀念,魏晉南北朝時期哲學與政治思想的發展,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組織與經濟思想的變化發展,儒教動

魏晉南北朝文化史魏晉南北朝文化史
搖下風俗的變化,魏晉南北朝時代文學的蓬勃發展,魏晉南北朝時期藝術的發展,史學文獻的蓬勃發展,魏晉南北朝時期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命運,我國道教的產生與發展,佛教的勃興與彌勒異端的產生,少數民族與外籍人士在魏晉南北朝文化發展史上的功績等。研究深入,在內容上也有一些新見解,值得廣大歷史研究者參考閱讀。

編輯推薦

魏晉南北朝時代文化的發展,與君主專制政治的變化關係最為密切。君主專制政治的變化,主要表現為職官制度的變化。職官制度本身又是文化史的一個重要內容。 這個時代在職官制度上,出現了一個最重要的跡象,是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制與尚書省六部制的形成,外朝台閣制度的建立。這種變化,表現了秦、漢君主專制政治到魏晉南北朝時代,發生了鬆動,獲得了改造。毫無疑問,這種鬆動與改造,必將對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作者簡介

萬繩楠,1923年生,江西南昌人,當代著名歷史學家。1942年國立十三中學畢業,同年考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歷史系,1946年大學畢業,同年考取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師從清華四大導師之一陳寅恪,1948年畢業,為陳寅恪的關門弟子。畢業後即棄筆從戎,參加革命。解放後先後任教於安徽大學、合肥師範學院、安徽師範大學,系安徽大學歷史系創辦者之一。著有《魏晉南北朝史論稿》、《魏晉南北朝文化史》、《中國長江流域開發史》等,並據1940年代末陳寅恪在清華大學開設“魏晉南北朝史研究”的課程筆記,整理成《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全國勞動模範,“五一”獎章獲得者。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魏晉南北朝時代君主專制政治的變化

第一節 外朝台閣制度的出現

一、曹操對台閣制度的重大改革——移內廷台閣於外朝

二、關於魏晉南北朝尚書曹郎的設定

第二節 “管司王言”的中書省的出現

第三節 門下省和集書省的進諫與隨事為駁的權力的形成

第四節 以“兼理之中,仍有分理”為特徵的地方官制度

一、曹操時期地方官制度的優點

二、魏文帝時都督諸州軍事與都督兼領刺史官職的產生

三、西晉的分封制與罷州郡兵

四、南朝的分陝之制與地方官吏的任期制

五、北朝地方官制的濫雜

第二章 在才與性方面的不同觀念,選官制度的變化

第一節 曹操的求才三令

第二節 九品官人法的制訂,魏末在才性問題上的激烈交鋒

第三節 兩晉與南朝選官制度的變化

一、“二品系資”與按門第直接授官的僵死性

二、較有活力的州郡察舉與朝廷策試製度

三、梁武帝時期中正的廢除,學校的發展與科舉的萌芽

第四節 北朝選舉上才與門資之爭

一、北朝選舉方針的變化

二、北朝入仕與官吏的遷轉問題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哲學與政治思想的發展

第一節 三國時期天(神)人合一與獨尊儒術思想的衰微

第二節 魏晉玄學的分派(何晏、王弼與竹林七賢)

第三節 反對封建君主專制主義的思想閃光(嵇康、鮑敬言與陶潛)

第四節 在反對神不滅論的鬥爭中發展起來的神滅論與物種變異學說(陶潛、何承天、范縝、劉峻、邢邵)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組織與經濟思想的變化發展

第一節 大家族制度的消亡及其影響

第二節 “王者之法不得制人之私’’與“不患寡而患不均”

第三節 重農抑商思想的退隱與商品經濟的發展

第五章 儒教動搖下風俗的變化

第一節 對禮法的否定與對人性的追求(名士風流與女性的相對解放)

第二節 婚嫁的相對自由

一、擇偶的相對自由

二、“婚宦失類”與買賣婚姻

三、內婚與早婚

四、離異與改嫁

五、北朝婚姻的特點

第三節 文人集會活動的產生與發展

一、鄴宮西園之會

二、西晉“二十四友”與金谷之會

三、東晉蘭亭之會與曲水詩

四、鳥衣之游與謝靈運四友

五、雞籠山西邸之會與竟陵八友

第六章 魏晉南北朝時代文學的蓬勃發展(一)

第一節 建安時代文學的振興

一、鄴城建安文壇的形成

二、建安文學的現實主義精神(釋建安風力)

三、談《孔雀東南飛

第二節 魏末晉初文學的演進

一、正始文學

二、太康文學

第七章 魏晉南北朝時代文學的蓬勃發展(二)

第一節 晉宋之際五言詩的完全成熟

第二節 南朝四聲與近體詩文的創立

一、永明體與四聲

二、徐庾體與宮體

二、陰何體

四、四六文

五、吳均體

第三節 南北朝樂府詩歌的新發展

一、南朝樂府民歌

二、北朝樂府民歌(談《木蘭詩》產生的時代)

第四節 選體與文學理論

第八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藝術的發展(一)

第一節 銅雀三調與民謠國俗清商樂的崛起(北朝音樂附)

第二節 舞曲與舞蹈的新發展

第三節 爭艷鬥奇的雜伎藝術

第九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藝術的發展(二)

第一節 書法藝術的歷史地位

第二節 繪畫藝術的長足發展

第三節 佛教造像藝術的勃興

第十章 史學文獻的蓬勃發展

第一節 魏晉南北朝史學得到長足發展的原因

一、經學的急劇衰落

二、史官的“失其常守”

三、歷史學與歷史學家之被重視

第二節 同一史學領域內著述的層出不窮

第三節 新部門、新體制史學著作的紛紛湧現

一、少數民族史

二、典章制度史

三、傳記史學與郡國之書(地方志)

四、輿地之學

五、氏姓之書

六、簿錄之學(目錄學)

七、起居注

八、雜史

九、考古與文物

第十一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命運

第一節 天文曆法與數學

第二節 醫學與保健

第三節 機械學及其套用

第四節 農業與手工業技術的提高

一、農業技術與《齊民要術

二、蠶桑與紡織技術

三、造紙業的普遍與造紙技術的進步

四、冶煉技術的提高

第十二章 我國道教的產生與發展

第一節 道教的創始及其教義

第二節 道教的傳播與異端的產生

第三節 道教的改革與道經的整理

一、適應士族需要的東晉葛洪的改革

二、在佛教影響下寇謙之對道教的改革(正一教)

三、陸修靜、陶弘景在道經整理上與道教發展上的功績

第十三章 佛教的勃興與彌勒異端的產生

第一節 佛教內典經、論、律三藏的東傳

第二節 南朝佛教理論的發展與佛教地位的確立

第三節 北朝佛教的僵化與彌勒異端的興起

第十四章 少數民族與外籍人士在魏晉南北朝文化發展史上的功績

第一節 少數民族文明程度的提高及其在文化上作出的成績

一、接受先進文化,提高民族文明

二、文化發展道路上的生力軍

第二節 影響我國最深的外來文化——天竺佛教文化的進入

一、鳩摩羅什與長安譯經

二、曇無讖、浮陀跋摩與姑臧譯經

三、名僧游建康,斗場譯經書

四、北方佛教的重振與洛陽譯經

五、真諦與廣州譯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