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初次見到魏惠娟是在2003年,當時河北畫院畫家美術作品展在省博物館舉行。畫展上,在眾多風格各異的繪畫作品中,她的《深秋》像一位美麗的少女,燦爛明艷,安寧地獨處一角,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看到記者在欣賞,她自我介紹說來自深澤。這著實讓記者吃了一驚,基層也有這樣出色的畫家?不想今年年初,她又打來電話,興奮地說她已經成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魏惠娟的成功吸引了我,走近她,果然發現這是一個不平凡的人。
魏惠娟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石家莊市市管拔尖人才,石家莊市十大女傑,河北畫院特聘畫師。她擅長花鳥畫創作,主攻工筆花鳥畫,並以田園題材為主,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曾有多幅作品參加國內外大展並獲獎。
1957年,魏惠娟出生在深澤縣的一個農民家庭,她自幼酷愛繪畫,參加生產隊里的勞動,她都要帶著速寫本兒,有空就畫;晚上點上煤油燈,描摹小人書到深夜。她說,那時自己經常想,如果能畫一輩子畫那可是太享受了。後來願望果然成真,高考恢復,她從3000多人中脫穎而出考入了河北工藝美校,為自己打開了成為美術家的大門。如果說心靈手巧成就了她的畫藝,那么貧窮則鍛鍊了她的剛強毅力和勤奮品格。魏惠娟就憑著這雙彩翼飛了起來,越來越引人注目。從1993年開始,她開始在省市乃至全國的各種大賽中頻頻獲獎。特別是2000年,全國第二屆花鳥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魏惠娟的國畫《晨趣》從兩萬多幅作品中被專家們慧眼相中,榮獲銀獎。訊息傳來,她喜極而泣,浮想聯翩。為了創作這幅畫,她整整3個月嘔心瀝血,潛心創作,正在長個的兒子褲子已經短了一寸多她都顧不上。畫作送走後,她在家裡整整睡了兩天。她說,每一幅作品她都傾盡心力,現在很多畫家都不安心創作,她要避開時代的浮躁,追求真我。 魏惠娟生長在農村,充滿著無限生機的大自然,成了她創作的不盡源泉。憑著對家鄉的一腔熱愛,她感受著,描畫著,用細緻的工筆描繪著心中的田園。她的作品純淨自由、明亮素雅,田園意味濃郁。在構思布局上則講究植物形象的群體感,不拘泥於一物,使整個畫面立體豐滿,寓意深遠。
雖然生在農村,居住在縣城,每天徜徉在田間地頭,但魏惠娟的眼光卻一直關注著全國畫壇,她曾兩次自費到北京畫院學習深造,先後師從楊瑞芬、王明明。她深有感觸地說,每一次學習歸來,身邊的同仁都會大讚她創作水平的提高,也因此帶動了畫院的其他畫家外出學習。她認為,在大時代的背景下,只有更貼近現實,多交流,才能創作出更美的作品。魏惠娟已經為自己拓展開了更廣闊的天空,希望她飛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