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位於手、足大指(趾)橈(脛)側爪甲根角處,兩指(趾)相併取穴,左右計4穴。
解剖
手部:穴下皮膚→皮下組織→指甲根,布有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的指背支和拇主要動、靜脈與第1掌背動、靜脈分支所形成的動、靜脈網;足部:穴下皮膚→皮下組織→甲根,布有足背內側皮神經的分支,趾背神經和趾背動、靜脈。
主治
癲癇,精神病,暈厥等。
操作
艾柱灸3-7壯,在癲癇發作時灸之。
臨床套用
現在多用於腦血管意外、癲癇、虛脫
附註
1、為奇穴腰眼穴的別稱,出自《醫學入門》;
2、經穴別名,膝眼的別稱,出自《醫宗金鑒》;
3、經穴別名,隱白的別稱見《醫燈續焰》。
《類經圖翼》以“兩手足大指爪甲”列作奇穴,名手足大指爪甲穴。《醫學入門》、《醫宗金鑒》則將位於手大指內側爪甲角的二穴稱“鬼哭”。近代《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稱此四穴為鬼哭。《針灸經外奇穴圖譜》謂本穴即少商二穴和隱白二穴。
相關論述
《備急千金要方》:“卒中邪魅,恍惚振噤,灸鼻下人中及兩手足大指爪甲,本令艾丸半在爪上,半在肉上,各七壯,不止十四壯,狀如雀矢大。”
《神應經》:“癲癇,鬼眼四穴。在手大指足大指內側爪甲角,其艾炷半在爪上,半在肉上,三壯極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