鬍子鮎

鬍子鮎

鬍子鮎是脊索動物門、硬骨魚綱、鮎形目、鬍子鮎科的魚類。主要分布於海南島北至長江中下游,西自雲南東至台灣。

基本信息

概述

拉丁科名:硬骨魚綱;鮎形目;鬍子鮎科Osteichthyes;Siluriformes; Clariidae
拉丁屬名:硬骨魚綱;鮎形目;鬍子鮎科Osteichthyes;Siluriformes; Clariidae
種 學 名:Clarias fuscus

識別特徵:

背鰭條55—67;臀鰭條i—43——51;胸鰭條I—6—9;腹鰭條i—5。鰓耙15—18。游離脊椎骨53-61。體長為體高的5.3—5.9倍,為頭長的4.3-6.1倍,為前背長的2.8——3.5倍。頭長為吻長的2.3—3.6倍,為眼徑的7.2—11.4倍,為眼間距的1.6—2.1倍。體延長,背鰭起點向前漸平扁,後漸側扁。頭平扁而寬,呈楔形。頭頂部及兩側有骨板,被皮膚覆蓋,上枕骨棘向後遠不及背鰭起點。吻寬而圓鈍。口大,次下位,弧形。上須略突出於下頜,下頜齒帶中央有斷裂。眼很小,側上位,位於頭的前1/4處。眼間隔寬而平。前後鼻孔相隔較遠,前鼻孔呈短管狀;後鼻孔呈圓孔狀,位於眼的前上方。鼻須位於後鼻孔前線,末端後伸略過鰓孔;頜須接近或超過胸紹起點;外側(亥頁)須略長於內側(亥頁)須,均不達胸鰭起點。鰓孔大。鰓蓋膜不與鰓峽相連。鰓耙細長。背鰭基長,無骨質硬刺,鰭條隱於皮膜內,起點約位胸鰭後端的垂直上方,距吻端小於距尾鰭基。臀鰭基長,短於背鰭基,起點至尾鰭基的距離大於至胸鰭基後端。胸鰭小,側下位,硬刺前緣粗糙,後緣具弱鋸齒,鰭條末端後伸可達背鰭起點的垂直下方。腹鰭小,起點位於背鰭起點垂直下方之後,距胸鰭基後端大於距臀鰭起點,末端達或伸過臀鰭起點。肛門距臀鰭起點較距腹鰭基後端為近。尾鰭不與背鰭、臀鰭相連,圓形。活體一般呈褐黃色,有些個體的背部呈褐黑色,腹部色淺。體側有一些不規則的白色小斑點。

生 境:

為熱帶、亞熱帶小型底棲魚類。常棲息於水草叢生的江問、池塘、溝渠、沼擇和稻 田的洞穴內或暗處。性群棲,數十尾或更多地聚集一起。因某鰓腔內具輔助呼吸器官, 故適應性很強,離水後存活時間較長。以水生昆蟲及某幼蟲、小蝦、寡毛類、小型軟體 動物和小魚等為食。產卵期5—7月.產卵時雄魚以層掘一個圓形穴,雌魚產卵其中n 產卵70—200粒,魚卵受精後,雄魚離去,雌魚守穴防敵,直至仔魚能自由遊動覓食方 始離去。

地理分布:

南白海南島北至長江中下游,西自雲南東至台灣。

廣西分布區:

南寧市區 武鳴 隆安 馬山 上林 賓陽 橫縣 柳江 融安 融水 三江 陽朔 臨桂 靈川 全州 興安 永福 灌陽 資源 龍勝 恭城 岑溪 蒼梧 防城 東興 上思 欽州市區 貴港市區 桂平 平南 百色市區 田林 西林 隆林 賀州市區 鐘山 富川 天峨 羅城 環江 來賓市區 忻城 象州 武宣 崇左市區 憑祥 扶綏 寧明 龍州 大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