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解釋
部首筆畫
部首:髟部外筆畫:3總筆畫:13
五筆86:DEGQ五筆98:DEGQ倉頡:SHMU
筆順編號:1211154333135四角號碼:72212Unicode:CJK統一漢字U+9AE1
基本字義
1.古代剃去男子頭髮的一種刑罰:~首(剃去頭髮,光頭)。~鉗(剃去頭髮,並用鐵圈束頸)。
2.古代指和尚。
3.古代稱修剪樹枝。
詳細字義
動詞
1.(形聲。(kūn)從髟(biāo),與毛髮有關,兀(wù)聲。本義:古代一種剃去頭髮的刑罰)
2.同本義[ancientpunishmentofshavingoffthehairofacriminal]
髡,剃髮也。——《說文》
髡者,使守積。——《周禮·掌戮》
辯通鑿顛者髡。——劉向《列女傳》
接輿髡兮。——《楚辭·屈原·涉江》
乃髡鉗季布。——《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3.又如:髡刖(古代刑罰,去發稱髡,斷足稱刖);髡鉗(古代刑罰,去發為髡,用鐵束頸為鉗);髡髮(剃去頭髮);髡首(剃光頭髮,光頭);髡人(被剃去頭髮的罪人);髡頭(光頭。同髡首)
4.剪去樹枝[lopofftreebranches]
十年以後,髡一樹,得一載,歲髡二百樹,五年一周。——《齊民要術》
名詞
1.僧尼[monk]。如:髡緇(道士,代指道教);髡人(僧侶,僧人);髡首(指僧尼)
釋義
字形結構
異體字:髠髨
漢字首尾分解:髟兀漢字部件分解:髟兀
筆順編號:1211154333135
筆順讀寫:橫豎橫橫橫折捺撇撇撇橫撇折
淳于髡
原文
昔者,齊王使淳于髡獻鵠於楚。出邑門,道飛其鵠,徒揭空籠,造詐成辭,往見楚王曰:"齊王使臣來獻鵠,過於水上,不忍鵠之渴,出而飲之,去我飛亡。吾欲刺腹絞頸而死,恐人之議吾王以鳥獸之故令士自傷殺也。鵠,毛物,多相類者,吾欲買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佗國奔亡,痛吾兩主使不通。故來服過,叩頭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齊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賜之,財倍鵠在也。
注釋
又有一次,齊王派淳于髡出使楚國,並特意帶去一隻鵠作為贈送楚王的禮物。誰知剛出城門,鵠就飛了。淳于髡托著空鳥籠,前去拜見楚王,說:“齊王派我來向大王獻鵠,我從水上經過,不忍心鳥兒饑渴,就放它出來喝水,誰知它竟離開我飛走了。我想要刺腹或勒頸而死,又擔心別人非議大王因為鳥獸的緣故致使士人自殺。鵠是羽毛類的東西,相似的很多,我想買一個相似的鳥兒來代替,可這是欺騙大王,我不願做。想要逃到別的國家去,又痛心齊、楚兩國君主之間的通使由此斷絕。所以前來服罪,向大王叩頭,請求責罰。”這一番話,說得十分巧妙。“不忍鵠的饑渴,讓它出來喝水”,說明淳于髡的仁;“想要刺腹絞頸而死”,說明淳于髡的勇;“擔心別人非議楚王”說明淳于髡的忠;“不願另外買類似的鳥來代替”,說明淳于髡的信;“痛心齊、楚兩國之間的通使斷絕”,說明淳于髡的義;“服罪”、“領罰”,說明淳于髡的誠。仁、勇、忠、信、義、誠具備,誰還會治他的罪呢?結果楚王不但沒有怪罪淳于髡,反而讚賞道:“很好啊,齊王竟有這樣忠信的人。”並且用厚禮賞賜淳于髡,財物比獻鵠還要多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