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高鎳鋶選擇性浸出法(selective leaching me-thud of high nickel matte)是指用浸出劑選擇性地使高鎳鋶中的鎳、鈷進入溶液而被提取的高鎳鋶處理方法。在浸出過程中,銅、鐵和貴金屬等留在沒渣中而與鎳、鈷分離。根據所用浸出劑可分為硫酸選擇性浸出、氯化浸出和氨性溶液浸出。這種方法是20世紀60年代以後發展起來的,由於將金屬的分離和精煉緊密結合,從而簡化了流程,並有利於環境保護,因而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高鎳鋶處理方法。
硫酸選擇性浸出
通常採用常壓和加壓相結合的浸出方法。從高鎳鋶到產出金屬鎳一般經過碎磨、浸出、淨化、電解沉積或加壓氫還原等過程。浸出過程中,高鎳鏡內的鎳、鈷生成可溶性硫酸鹽進入溶液,銅、鐵、貴金屬則留在浸渣中。由於浸出液中銅、鐵等雜質含量很低,因而浸出液的淨化比較簡單,可以採用化學沉澱法或溶劑萃取法淨化。淨化後的硫酸鎳溶液採用電解沉積法生產電鎳或採用加壓氫氣還原法生產鎳粉。此法對物料中的銅、硫含量有一定要求,因為在熱壓浸出階段必須有足夠的銅離子與硫化鎳進行互動反應,才能使鎳鋶中的鎳完全浸出進入溶液。芬蘭奧托昆普公司哈賈伐爾塔冶煉廠是最早採用硫酸選擇性浸出法處理高鎳缽的工廠,該法於1960年用於生產,1981年對浸出系統進行了改造,形成三段常壓浸出和一段加壓浸出流程。浸出液採用三價氫氧化鎳除鈷,淨化後的硫酸鎳溶液送電解沉積生產高質量的陰極鎳。此法流程簡單,金屬直收率高,但能耗較大。中國曾試用硫酸選擇性浸出法處理金川有色金屬公司產出的高鎳鋶,1984年完成了半工業試驗。
氧化浸出
以鹽酸或氯氣為浸出劑使高鎳鋶中的鎳、鈷和一部分銅等有價金屬呈氯化物形態溶解進入溶液,大部分銅和貴金屬留在浸出渣中。從高鎳鋶到製得金屬鎳一般經過碎磨、浸出、淨化、電解沉積或加壓氫還原等過程。氯化浸出的特點是反應速度快,氯化物溶解度大,在電解沉積陰極鎳時可以採用高電流密度,生產能力大。加拿大鷹橋鎳礦業公司的克里斯蒂安松鎳精煉廠是最早採用氯化浸出的工廠,1968年該方法投產,先採用鹽酸浸出,1977年改用氯氣浸出。此法流程簡短,可在常溫、常壓下進行,對物料的適應性強,但需用耐腐蝕設備。中國也曾試用氯氣選擇性浸出法處理金川有色金屬公司產出的高鎳鋶,1991年完成了擴大試驗,浸出渣含鎳低於3%。
氨性溶液浸出
澳大利亞西部礦業有限公司的克維納納鎳精煉廠是世界上唯一採用加壓氨性溶液浸出法處理高鎳鋶的工廠,該廠於1967年採用這種方法生產。產品為加壓氫還原鎳粉。從高鎳鋶到製得鎳粉一般經過碎磨、浸出、蒸氨除銅、氧化水解、加壓氫還原等過程,此法的優點是可在較低溫度和壓力下,在鹼性介質中浸出,設備結構和防腐等問題較易解決。但也存在浸出速度較慢、設備龐大,鈷的回收率較低(一般為50%-70%)等問題。此法適於處理貴金屬含量不高,銅的含量也不太高的高鎳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