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詠生烈士

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春,代理紅十六軍軍長。同年8月,紅十六軍改編為紅十六師,改任師長,成為湘鄂贛蘇區著名紅軍將領。

出生於農民家庭。父母親均為大革命時期農民運動的積極分子,後被國民黨殺害。8歲,入國小讀書。1923年,考入平江秀野學校。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3月,回到家鄉秘密發展黨的組織,組建張市鄉忘私橋黨支部,任支部書記。同年夏,組織一支500多人的農民隊伍,配合入境的北伐軍作戰。同年底,受黨組織派遣,到長沙保全團秘密從事兵運工作。1927年,“馬日事變”後,攜帶一支手槍離開保全團,回到平江加入工農義勇軍,並參加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秋收起義。在向井岡山進軍途中,又奉命返回平江西鄉,組建平江游擊隊第四支隊,任支隊長。在領導遊擊武裝鬥爭中,特別在1928年3月平江農軍撲城一戰,顯示了軍事才能。1929年9月,調任紅五軍一縱隊一支隊黨代表,隨部轉戰平江、瀏陽、修水、銅鼓等地,參加開闢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30年5月,在攻打平江城的戰鬥中,大膽建議改變原來的作戰方案,並帶領一支隊繞到西門外,向小西門突襲,打開了突破口,很快攻克縣城。同年7月底,在攻打長沙的戰鬥中,肩部中彈負傷,仍忍痛堅持戰鬥,直到全殲守敵,攻克長沙城。8月,紅十六軍成立後,任七師師長、九師師長、政委。9月,率部參加第二次攻打長沙時,腰部中彈負傷,被送往平江嘉義麗江紅軍醫院治療。傷愈後,調任中共湘鄂贛邊特委警衛團政委,率部投入湘鄂贛蘇區第一、二次反“圍剿”戰鬥。1931年夏,任湘鄂贛紅軍總指揮部(後改為湘鄂贛省軍區)東路指揮部指揮暨獨立二師師長,統一指揮修水、平江、銅鼓、通城等縣地方紅軍和游擊隊,取得了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1932年春,兼任中央紅軍大學第五分校校長,為培訓紅軍軍政幹部做了許多工作。1933年春,代理紅十六軍軍長。同年8月,紅十六軍改編為紅十六師,改任師長,成為湘鄂贛蘇區著名紅軍將領。第五次反“圍剿”開始後,奉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率部東進,會合從湘贛蘇區北上的紅十七師,破壞南潯鐵路,鉗制向中央蘇區進犯之敵。接著,又奉命率部向袁水下游進攻,經新余向北入高安,在灰埠附近擊潰敵兩個團,並連克清江縣臨江鎮、西山萬壽宮,繳獲大批戰利品,極大地震驚了當時在南昌行營的蔣介石。1934年5月,在宜豐的一次突圍戰鬥中負傷,被送進萬載小源紅軍醫院治療。傷愈出院後,決定分兵北進,恢復甦區,並率師部與後勤機關600餘人,進駐修水桃樹港,組建後方基地。6月上旬,因叛徒告密,駐地遭敵兩個團的重兵包圍。在指揮部隊與敵人進行5天5夜的拼殺後,下令部隊突圍。突圍時中彈跌落到河裡,被敵人當作普通士兵逮捕。當天深夜,假稱上廁所,趁看守的敵兵不備,一腳踢翻馬燈,轉身向門外跑。因天黑不辯路徑,跌進丈余深的腳漁潭,不幸犧牲。1934年11月,湘鄂贛省蘇維埃曾將平江縣河西一帶命名為詠生縣。1984年12月,平江縣人民政府又決定新設立詠生鄉,以示紀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