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西溝村

高西溝村

高西溝村位於米脂縣城東北20公里處,總面積4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4553畝,其中林地2250畝,草地1526畝,基本家田777畝,由40架山,21條溝組成,屬典型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全村現有家戶126戶,522人。 2017年11月,榮獲2017名村影響力排行榜300佳。

地理位置

高西溝生態旅遊區位於米脂縣城北20公里,距210國道10公里,地理位置優越,能夠吸引城市居民和過往遊客的光顧。

氣候條件

旅遊區年平均氣溫8.4°C,極端氣溫最高36.6°C,極端最低氣溫-26°С,年平均日照為2761小時,無霜期平均162天,年平均降雨量451.6毫米。

自然條件

高西溝農業生態旅遊區占地1200畝,這裡有660畝松柏林,200畝蘋果園200畝大扁杏,有400畝被譽為黃土高原“金字塔”美稱的人造梯田和淤地壩、偃窩、水庫等水土保持經典工程。總之,項目區林木鬱鬱蔥蔥,水庫碧波蕩漾,生態環境優雅,有“陝北好江南”的美稱,是休閒、旅遊、度假的好去處。

基礎設施

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已納入政府規劃,即將實施,基礎條件優越。

社會事業

高西溝已被國家列為全國生態農業旅遊示範點,得到省、市、縣的高度重視,各級部門將全力打造高西溝生態農業旅遊這塊品牌,制定各項旅遊開發的優惠政策,成立了專門領導班子,社會各界人士和當地村民對農業生態旅遊的開發經積極性十分高漲。

資源特色

高西溝農業生態旅遊區為城市較野性質的休閒、遊樂度假區,也是黃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的教學示範點,區內有山、林、水、梯田、淤地壩等景點。風景秀麗,可供避暑、休閒、娛樂,主要特色是:

1、黃土高原地貌及水土保持治理觀光:高西溝屬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區地貌,景區內可以領略到層巒迭嶂的黃土高坡、縱橫綿延條條溝壑、竄入雲霄的層層梯田、溝渠緊鎖的壩系工程。

農業生態觀光:景區有660畝松柏林和60畝水庫,進入林區,可感受到江南青山碧水風光,充分體會大自然賦予的神奇。景區有蘋果園200畝,大扁杏200畝,可供遊人自由採摘,體味新鮮綠色感覺。

2、水土保持成果展覽:景區建起了全國第一座村級水土保持成果展覽館,通過參觀學習,可以了解當地農民當年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尋找當年農業學大寨的足跡,感受人類戰勝大自然豐功偉績。

3、農家生活體驗:景區屬典型的陝北農家生活去,可以通過住土窯洞、登土山坡、吃農家飯、乾農家活等活動,體現厚重的黃土風情。

4、陝北文化娛樂欣賞:景區提供陝北民歌、陝北說書、小戲、秧歌、跑旱船等特色節目表演,可供遊人欣賞參與。

5、旅遊產品豐富:景區是米脂縣小雜糧、無公害蔬菜、畜牧生產基地,農產品種類繁多,資源豐富,是一種潛在的旅遊產業資源,以此作為山地旅遊綜合開發,吸引遊客參與生產、製作,體現旅遊的參與性。與此同時,景區農民獨特的剪紙、泥人、布鞋、鞋墊、石雕工藝,可以展示黃土文化豐富的內涵,這些產品的開發,可以帶動旅遊業的發展。已被國家列為“全國農業生態旅遊示範點”,並與我縣的楊家溝紀念館、姜氏莊園、李自成行宮等景點形成一條旅遊線,市場前景好,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旅遊資源

高西溝村農業生態旅遊區占地1000畝,屬典型的黃土高原丘林溝壑地貌,項目區有松柏林660畝,經濟林200畝,水庫、壩系、梯田等水利建設工程標準完善,在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建設方面享有盛名,村內陝北農家生活氛圍濃重,文化底蘊深厚,區內風景獨特,環境優美,旅遊區距210國道210公里,交通便利,現擬開發梯田觀光、二郎廟攀登觀光、水上遊覽、安橋焉休閒娛樂、農家生活體驗等項目,是旅遊、度假的好去處。

相關報導

◆《人民日報》社論:《民眾自辦水土保持的範例》,北京:《人民日報》,1962年01月18日,第1版.

◆陝西省水利廳調查組、劉野:《山區生產的生命線——米脂縣高廟山公社高西溝生產大隊水土保持工作調查》,北京:《人民日報》,1962年01月18日,第5版.

◆陝西省水利電力廳編著:《全國大寨式農業典型:立下愚公志坡溝變良田——陝西省米脂縣高渠公社高西溝生產大隊》,北京:農業出版社,1966年01月第1版.

◆魚米編著:《黃土高原上的明星——高西溝》,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07月第1版.

◆李永奇、郭志軍、常培飛:《退耕還林的先行者——陝西米脂縣高西溝村綜合治理紀實》,北京:《人民日報》,2002年06月17日,第11版.

◆張振中、任小崗:《從高西溝到米脂》,《西部大開發》,2003年第9期,第58~59頁.

◆冷夢:《高西溝紀事》(報告文學),陝西省作家協會、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陝西作家赴陝北能源化工基地採風錄》,2003年。

◆江華:《陝西高西溝:黃土高原上的一片綠》,廣州:《南方周末》,第1036期,2003年12月18日,“調查觀察”欄目.

◆江華:《陝西高西溝奇蹟》,南方網,“《南方周末》精選”欄目,2003年12月18日.

◆江華、姬檉:《高西溝綠從何來》,成都:《中國西部》,2004年第3期.

◆中國中央電視台:《“鄉村中國”第4部:高西溝村(上)、(下)》,《見證·影像志》節目,2005年03月.

◆姬曉東、樊彥彬:《米脂縣高西溝村“退耕還林”五十年啟示錄》,2005年09月20日,“新聞調查”欄目.

◆武力、劉溟、劉曉辰:《地沃水美高西溝——陝西省米脂縣採訪記》,北京:《經濟日報》,2006年07月13日,第1版.

◆冷夢:《高西溝調查——中國農村啟示錄》(長篇報告文學),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2007年01月第1版.

◆杜曉英:《發現被歷史遺忘的高西溝?——訪著名女作家、報告文學〈高西溝調查〉作者冷夢》,原載“中國散文網”,2007年01月23日.

◆中共榆林市委政策研究室、中共榆林市米脂縣委農工部聯合調研組:《生態建設的旗幟——米脂縣高西溝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調查》,榆林:《榆林日報》,2007年01月18日,第1版、第4版.

◆嚴繼文:《周一波在米脂高西溝調研新農村建設時指出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迎接挑戰》,榆林:《榆林日報》,2007年02月27日.

◆鄢烈山:《高西溝對新農村建設的啟示》,廣州:《南方周末》,2007年03月15日.

◆周燕芬:《〈高西溝調查〉讀記》,北京:《文學報》,2007年05月03日.

◆米脂縣檔案局(館)、中共高西溝村黨支部、高西溝村村民委員會:《見證歷史秉筆直書——從檔案中看高西溝》(檔案專題片),2007年07月.

◆馬平川:《寫在黃土地上的綠色篇章——評報告文學〈高西溝調查:中國農村啟示錄〉》,北京:《文藝報》,2007年07月31日.

◆王志誠、張振中報導:《“高西溝不僅是中國的典範,也許應該是世界的典範”——美國〈國家地理〉和〈科學〉雜誌記者採訪高西溝》,榆林:《榆林日報》,2007年10月29日,第1版.

◆賀拓:《著名導演吳天明在高西溝採風》,2007年10月30日.

◆韋葦:《高西溝之行後的經濟學思考》,2008年01月14日.

◆韋葦:《高西溝生態奇蹟的經濟學思考》,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