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省命題

高考分省命題

高考分省自主命題是由以往的國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命題、全國考生考一種試卷過渡到由多省市自主組織命題、各省市考生考本省試卷。我國目前(2013年)的高考命題,採取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題與分省自主命題相結合的方式。到2006年,全國共有16個省市實行分省自主命題。有學者認為分省命題直接引發了嚴重的異地高考問題。

簡介

我國目前(2013年)的高考命題,採取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題與分省自主命題相結合的方式 。

高考實行分省命題是教育部多年倡導的一項高考改革措施,繼上海(1987年)、北京(2002年)率先實行高考自主命題之後,自2004年起,先後增加天津、遼寧、江蘇、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山東、安徽、江西、四川、陝西14省市單獨組織本省市高考試題的命題工作。至2006年高考,全國共有16個省市試行自主命題。

由於多數省市只命制語文、數學、外語三門主科的高考試題(有的只命制數學、英語兩科試題),文科綜合、理科綜合以及日語、俄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等仍然使用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的試題。因此,所謂“分省自主命題”,也並不是完整意義上的“自主”。到目前為止,全國沒有一個省是全科命題的。

歷史

命題流程命題流程

我國自1977年起恢復高考,起初的1977年和1978年因受當時具體的客觀條件限制,實行分省命題,而後很長一段時間都實行的是國家統一命題制度。

1985年,上海率先實行自主命題。

2002年,北京實行自主命題。

2003年,西南某地出現高考試題被盜事件,教育部決定從2004年起,分省自主命題的範圍擴大到天津、重慶、廣東、福建、浙江、江蘇、湖南、湖北、遼寧9省市。同時,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的全國卷也由過去的一套改為甲、乙、丙、丁四套。以後又有山東、江西、安徽、四川、陝西等省先後加入分省自主命題的行列。

到2006年,全國共有16個省市實行分省自主命題 。

產生背景

錄取分數不公平的爭議

在2003~2004年間,社會對不同省市高考錄取分數不一樣的質疑幾乎達到巔峰 ,特別是人口大省而高校較為稀缺的山東省和河南省。2004年6月28日,中國青年報鄭燕峰報導《山東:高考高地移民成風》;2004年6月29日,中國經濟時報發表署名晏揚的評論《從高考移民看高考錄取分數線的不公平》。文中呼籲:“高考既然是全國範圍內的統一考試,就應該讓考生們在全國範圍內公平競爭,而不應該變成省、市、區範圍內的競爭。各地高考分數線的不統一,使得考生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出生在哪個地區以及父母是誰,錄取分數線的不公平造成了考生人格上的不公平。”

偷竊高考試卷事件

發生在四川的一次失竊則改變了大一統的命題形式 。2003年,南部縣一位考生因摸底成績不佳,偷竊高考試卷,案件驚動中共中央最高層。2004年,為避免一地事故再次影響全國,分省命題的省市驟然由2個升至11個。到今年,分省命題的省份已達16個,統一命題的省份則只剩下15個。

教育部說法

2006年4月,教育部關於印發《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分省命題工作暫行管理辦法》,其中,《辦法》的第三條是這樣寫的:“分省命題工作按照有助於高等學校選拔人才、有助於中等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和有助於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的原則實施,同時,要有利於考試的科學公正、安全高效與準確規範。”教育部將高考分省命題考試政策的具體目標,可歸納為“三個有助於,三個有利於” 。

弊端

1、命題風險加大,高考的安全性受到質疑 。

由於高考本身的高風險、高利害特點,要求必須公平、公正,而且要高度保密,因而安全性是高考的生命線。分省自主命題由原來教育部考試中心一個命題組擴大為17個命題組(即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組+16個分省命題組),這在客觀上使得高考命題隊伍擴大了十幾倍。與此同時,涉密人員的範圍也相應擴大,從而大大增加了命題組織管理的泄密風險。

2、命題質量下降,高考的權威性受到挑戰。

考試的科學性是除了安全性之外的又一個重要問題,因為題目質量的高低直接關係到考生的前途和命運。高質量的試題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高水平的命題隊伍,二是高水平的考試命題組織管理系統。前者要求參與高考命題的專家既要了解高等教育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及其基本素養,也要了解我國基礎教育特別是高中教育的現狀,還要對所參與命題的學科具有較深的造詣和命題經驗。後者對教育考試管理機構有著嚴格的要求。教育部考試中心是我國專門的考試機構,對考試命題的組織管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可以在全國範圍內遴選命題專家,而分省命題只能在本省範圍內物色命題專家。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高校分布不盡合理,有一些省份並沒有綜合類重點高校,學科能力先天不足,難以組織理想的命題專家隊伍。

3、不利於人才合理流動,有違社會公平原則。

目前我國鼓勵人才流動,大量專門人才在異地就業,大批農民工進城務工經商,造成不少學生不得不在父母工作地就讀,這在客觀上造成這部分學生學籍與戶籍分離,而現行的高考制度又規定考生必須在考生戶籍所在地參加高考,這就為人才的合理流動人為地設定了障礙,有違社會公平公正的原則,也不符合建立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恢復全國統一高考,將使這部分考生在學籍所在地參加高考成為可能。

4、命題成本明顯加大,造成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

分省自主命題的省份,各省教育考試管理機構在高考命題的組織管理方面水平不一,不少地方往往採取不惜工本、加大投入的方式。據了解,即使只命制語文、數學、外語三門主科的省份,每年一般要花費數百萬元,有的省市甚至多達上千萬元。有的省市,命題教師與負責守衛的武警幾乎達到1:1的配置比例。這不僅給命題專家帶來極大的精神壓力,也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使得有限的教育經費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異地高考問題

分省命題直接引發了嚴重的異地高考問題。

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目前中國有2.2億人離開戶籍地遷居異地工作或生活。京滬深等城市,非戶籍人口已超過35% 。在目前高考報名、錄取採用學籍與戶籍雙重認定的前提下,隨遷子女必須回戶籍所在地參加高考。而由於各省教材不同、分省命題和考試,隨遷子女必須回戶籍地參加高考又面臨難以融入的障礙。

在全國教育方式不統一的情況下,對於在一地讀書、另一地考試的借讀生來說,應試的成本被大大加大了 。而廣大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由於居住地的不確定和經濟條件的限制,連“借讀”的機會都沒有,只能與父母分離,成為“留守兒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