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14年6月18日晚間從河南省招生辦公室獲悉,截止到18日上午,河南通許、杞縣已經排查出疑似被替考生7人,其中通許縣4人,杞縣3人,正在進行查實認證,對於兩縣的全部監考人員也正在進行排查。河南省招生辦公室稱,河南省已查實普通高考替考127人。在河南的替考產業中,槍手處在產業鏈尾端,卻是關鍵的一環。好的槍手始終是替考中介以及僱主追逐的頂級資源。在河南的替考產業中,槍手處在產業鏈尾端,卻是關鍵的一環。好的槍手始終是替考中介以及僱主追逐的頂級資源。
行規是先付給槍手5000元定金。6月25日成績出來後,再根據成績支付後期款項,一本2萬、二本1萬、三本3000。
背景
中國高考發展到今天,受到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公眾對高考的批評之聲也越來越大。有人就尖銳的提出,“高考不死,害人不止”;也有人把今天出不了創新人才的根源歸於高考;也有人把高考當成素質教育的障礙;也有人把很多社會經濟的問題都歸於今天的應試教育。
但是更多人把高考當成是以後出人頭地的鋪路石,如何考上理想的大學是很多莘莘學子10幾年寒窗苦讀的最終奮鬥目標。無論是考生自己還是家長都十分重視此次考試。與之同時一批高考中介也隨之誕生,因為有這樣的學生需求,所以高考中介也越演越烈,成為一種暴利行業。
槍手選擇
測試
成績好不好,上陣考一考。為了滿足僱主們不同需求,多數中介都會採取測試的辦法在考前對“槍手”進行考察。這個過程會由中介、家長的代理人以及有鑑定水平的老師共同完成,
殺熟
雖然測試能夠選拔出好的“苗子”,但要考好還必須靠長時間的複習。一般而言,在河南幾所重點高校中招募“槍手”的季節會比較早,2012年高考的“槍手”不少就在2011年大一新生開學後不久就與中介簽訂了協定。
案例
李娟是河南大學數學系的大一新生,家境並不好的她通過復讀才考上了一本。2011年11月,新生軍訓後不久,她就被學長找到,希望她能“襄助事業”。李娟說,做代理的學長們會通過同窗情誼來拉攏懵懂無知的新生,更有甚者拉來替考過的高年級學生現身說法,分享經驗。李娟半信半疑跟家裡打了電話,被父母制止了。
李娟的堅持並沒有太久,在老師和學長的輪番哄誘之下,2014年新學期剛開始也應下了替考的“生意”。她同擔任中介的“學長”定下口頭契約,中介一次性付給她1000元作為定金。為了讓她再度良好發揮,中介為她制定了嚴密的複習計畫,為她購買了參考書以及《歷年真題》。每隔兩天完成一套真題,一直堅持到高考。為了讓李娟考出好分數,“學長”還會定時關心她複習的狀況。但李娟算了一筆賬,自己完成語數外三套卷子就需要6小時,加上理綜兩個半小時,這意味著她需要在緊張狀態下一天才能做完,耗時太多。
如此大強度的複習節奏,會使得這些新入大學課業繁重的“槍手”們無所適從,更多的人都選擇了抵抗。中介和僱主並無法監督“槍手們”,他們只能開出更高的價格來利誘,“考上一本獎勵兩萬,並贈送一台筆記本電腦”。
高考的替考中介們喜歡這些大學的“新鮮人”,他們膽小善良更容易控制,而且作為熟人來說,風險最小。5月底,臨近大學期末考試,記者在河南大學老校區綜合教學樓等地走訪發現,教室里一些學生正在全神貫注地做著高考模擬題,同時座位上也放著他們的專業課書籍。